牧之的诗
牧之
与涛声老去
暮色抵临,寺院的经声缭绕
岁月的涛声和山涧的溪流一起
与轻快的鸟鸣擦去夜行人的踪迹
黎明之前,那些跨越河流的人
向往大海的人,却有危机十面埋伏
而桃花林里,蛹化成蝶,翩跹而舞
时间的内部,相依为命的红尘里
那些恩怨纠结,都会心照不宣
返回自身的安宁,昭告涛声老去
沿着涛声追寻,我们驻马回望
而雪正落在红梅枝头上,佛不语
诵经声,将心洗得空灵
面朝清风,采莲人邂逅复活的灵魂
月亮将风声牵走,悬挂的雨声
仍有依旧的涛声,追捉云朵
想和涛声老去,而孤独搁浅
时令的荣辱,依旧纷飞如雨雪
无人的野渡,有浪遏飞舟
遇见桃花
时光的那一抹光斑里
有辽阔和慈悲,在红尘的丝连之间
忏悔、愈合,而日落关上门窗
诉说往事,我们遇见的桃花
诵过的经文,在水里泛起了涟漪
山水沉默,天堂与人间
有桃花,身披清风
与空中的经幡一起,得道
而突入其来的危崖和深壑
把我们一路喘息的命运,深埋
遇见桃花,在看云卷云舒
而青山绿水在召唤我们的灵魂
乱云正在飞渡,很多的熟视无睹
正在与蛙声一片,唤醒春天
而我们,刚和故人把杯子的酒干完
低语
在风的间隙里,落叶的细纹
有饥渴的梦,翩舞的蝴蝶
与我们的灵魂穿梭在时光的丛林
岁月的那一点点寂静,以荆棘的锋芒
和我们的低语,化作一缕尘埃
随风摇曳
命运的根须,带着斑驳的枷锁
与飞鸟、雷鸣、闪电、抑或风声雨声
在四季轮回的周而复始中
扎进岁月的缝隙里,等我们
内心的低语与鸟语花香
在池塘边,田埂上被风牵走
我们眼里的雨滴无迹可寻
那些窗外微弱的光,也不再停留
孤帆在我们的时光里远去
落满黄叶的小雨巷,有我们
低语的回音,和内心的隐忍之美
与锋刃的疼痛,在等一缕火星点燃
他乡
与沧桑和斑驳在他乡,雨鸽上下翻飞
风声滑入暮色,有温暖,有模糊
我们与颠沛流离共撑一把雨伞
故乡突然失去名字,而他乡
满城的灯火正在喝得大醉酩酊
窗外徘徊的背影相似,路很绵长
一棵树的灵魂在他乡,被乡愁掏空
我们只有在刀劈斧凿的日子里
与洒满时光的尘土相依为命
忘记那些抵御着冬寒的卑微
在冷漠和喜悦的眼神中,转身
像一阵风,将暮雪吹得纷飞
内心的隐秘,藏在月光下
泛着波涛,而雨打芭蕉
潜伏着时光的另一种忧郁
岁月与先辈,留给我们的
都是一缕缕尘埃,一丝丝迷离
而故乡崖边的藤蔓,有不舍弥漫
变成了我们漂泊中救命的绳索
无论世事莫测,无论岁月沧桑
与夕阳耳语
断肠人已不在天涯,大江东去
烟柳丝丝,在长亭的西边
与野花们漫无边际地怀抱夕阳
而雪在煮酒,一只蚂蚁
穿过雨巷,和我们渐行渐远
与夕阳耳语,人间的烟火
有孤独安静,在青苔上
一路向北,望不见大江东去
一只蜜蜂,刺破红尘静修的禅心
落雨如诉,内心摇晃
与夕阳耳语,除了风雨
万事不休,就像河流对涛声的呼唤
让我们怦然心动,给跃过波涛的鱼
捅破红尘与饮酒的孤独
像两片飘飞的红叶,不问人间烟火
回望
以烽火的名义,和远方的回望
在荒芜之中,等风雨欲来
魂魄,系在尘土里,半轮明月
有想象的暖意,默默地渗透
留住故园的根,在岁月里磨砺
看不见时光的忧伤,白露开始为霜
我们满面风尘回到故乡
陌生的少年,手持柳笛
和牛羊回望同样陌生的我们
而积攒的梦,缠着蛙鸣一片
风仍不止,在老屋的一角
没人与时间为敌,我们只有
退隐到故乡的小桥流水傍
等牧童吹笛,等雁过黄昏
之后,和一段时光潜入尘土
布依铜鼓十二则
在高原,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密码
有影无踪,却有岁月的惊心动魄萦绕
铜鼓十二则,祖宗曰:
“怒而击则武,忧而击则悲,喜而击则乐。”
只要在心里祷念,沧海桑田
都在我们哼唱着的布依民谣中
净化时光与遥远的风雨烟云
俯揽高原大地的苍茫,日月星辰
穿山越岭,我们祖先的铜鼓
在岁月的马蹄声和狼烟四起的骨骸中
诠释尘世的斑驳与沧桑的波诡云谲
直到勒进高原的伤痕,涉过沟壑
和我们在风雨寒暑中演绎着
祖先对天神、地只、人鬼的问卜
铜鼓的声声叩问,那是祖先久远的智慧
和高原的春风浩荡一起
摆渡时光的轮回,之后
撩开岁月的的逶迤与布依人的豪迈
等铜鼓十二则在辽阔中雄浑响起
在苍穹的极目之处,如莲盛开
布依八音坐唱
有天籁之音,凡间绝响的神秘
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
三弦、芒锣、葫芦、短笛……
构筑高原的委婉旋律
让布依人的血脉和灵魂根深叶茂
和肃穆的云天与抑扬的音节
踩出八音的绝句和祖先雍容的神态
在逶迤茫茫的高原上
岁月的沧桑和尘世的斑驳为证
八音坐唱,把祖先走过的历史
和万物生灵的祷告
演绎成古道边的九曲回肠
让我们脚踩落叶的宁静
在远去的马蹄声碎中,蜿蜒着
与芸芸众生,在通幽的曲径里
把我们的灵魂镶进落日的余晖
而此刻,我们必须陪伴着祖先
留在八音沧桑的大梦中
循着时光的一声声呼唤
期待着在八音坐唱荡起的潮涌里
和岁月,在高原来一次壮美的涅槃
布依戏
根,扎在布依的山水里
300余年的历史,在盘江两岸
这个布依语叫“谷艺”的戏种
从祖先的祭祀仪式开始,幻化着
神与人的时光,如一片桃花林
在尘世与岁月一起绵延不绝
勒尤、木叶、三弦、琵琶、月琴
布依人的天高云淡,鸿雁南飞
以及在征战铜鼓的雄浑荡气中
生长的悲欢喜悦、惊心动魄……
在高原收割风雨,任掌声如霞光洒落
与岁月的苍茫对峙,轮回的季节
和我们在风拍打飞雪的古道边
问苍茫大地,等布依戏缭绕的余音
在布依的吊脚楼里纷纷扬扬
直到漫出我们的心海
漫向高原之外无涯的天际
布依六月六
祭天、祭地、祭山、祭水、祭田、祭祖先……
布依人的六月六,把传说与神奇
把肉身与灵魂,把红尘与浮华荣辱
都放在季节的仰望中,和万物众生
听风、观云,看生与死安静如清澈的月光
岁月的荆棘之路,有寂寞的守灵人
与布依始祖布洛陀,枕着明月
把我们的梦想摆渡在盘江里
河对岸,有我们的根系血缘
安睡在人间的高处
与风在高原辽阔无边
六月六,有纸的旗幡在田野随风摇曳
我们的祈愿在祖传的祷告里
在阳光下闪烁,在风雨中跳跃,之后
用黎明的光辉摇出布依童谣的涟漪
而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
正在朝着有吊脚楼的故乡奔来
布依老银匠
闪光的银饰,在布依姑娘
羞涩的笑容里诉说喜悦
黄昏下,布依老银匠
脸上的沧桑和双手纵横的沟壑
有斑驳的银器在时间的隧道
缄默着、潜伏着岁月的曲折坎坷
雨,漫不经心的来,老银匠的眼神
深得不可描述,仿如岁月的影子
投来匠心的轮回,绵延着
布依祖先生生不息的血脉
和小河边那一片片稻田一起
看着挥镰的人说,春风吹又生
把布依的糯米酒喝下去
老银匠风蚀的倒影坠入夕阳
而风从高原的背后把我们抱住
寂静而执着,和月光、和星辰
望着布依古寨里随风拂动的经幡
任时光流逝,在落下的尘埃里
我们盈泪的双眸仍然有蹒跚的
老银匠,如雕塑的身影挥之不去
风在故乡的高原辽阔
扯不断的风,与高原的辽阔
坐成布依少女情歌里的姿态
等月上柳梢
在岁月和时光之间
和我们漫溢的乡愁一起
哽咽在故乡的一碗老酒
向一棵老榆树行跪拜之礼
风,开始在故乡的高原辽阔
我们把自己融进乡音的迷离
一场午后的高原雨与时光对峙
直到空旷的子夜与我们
在八月的草垛上,数童年的星星
年轮在高原的风里不甘寂寞
我们的时光便如黎明的慷慨
与远去的祖先和放不下的故乡
在悬崖下的河流里与汹涌的浪涛
闲庭信步,之后
与祖先在离乡和还乡之间
想夕阳下布依山村的袅袅炊烟
西江,有梦或者思念
在时光的深处,岁月的相濡以沫
以另一种方式,携西江的云淡风轻
和苗族阿妹的情歌一起,把我们
生命的开拔与抵达,演绎成
恍若隔世的归来,与梦或者思念
缠绵成西江灯火阑珊处的地老天荒
在西江,隔着白水河一汪荡漾的春水
真情、惬意、欣喜和一帘风的拂动
被我们的梦和思念簇拥着、敬仰着
与翻飞的蝴蝶翩跹而舞,等待
西江沉鱼落雁的浣纱女,翩然降临
用安静、淡然、丰满着岁月的羽翼
心有灵犀,我们与思念追溯岁月
世俗的喧嚣,便在西江不染尘埃
那些苟且的日子有我们的诗歌
与远方,在风雨桥和温婉的古歌里
一起在白水河绵延着优雅、曼妙、神秘
让我们在长桌宴销魂的一醉
流连忘返,欲说还休
作者简介:牧之(本名韦光榜)布依族、贵州贞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黔西南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有各类文学作品在《十月》《诗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著有《山恋》《心灵的河流》《依然如故》《馨香依然》《魂系高原》《心灵的遥望》《纸上人间》《纳祥郎岱》(合著)《风在拐弯处》《牧之诗歌选》等文学专著。曾获 “韶峰杯”、“李贺杯”、“美文天下”等全国散文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贵州第二届专业文艺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