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子 心
文旭
我不知,从何时开始,一颗心,全扑在了工作上,一腔情,也全系在国家上。曾经,少年无知时,也曾鲜衣怒马,血气方刚,神佛不惧,也曾天不怕地不怕,自持勘破天机,将这社会看透,怒骂过,也嘲讽过,也沮丧过,也颓废过。总觉得不得机遇,不得施展。
时事变迁,时不我待,渐渐地大了,回想起年少时那个无知又愤青的自己,总也会忍俊不禁,年轻真好,有活力有激情,虽然少了阅历,少了见识,但至少有一颗不惧不怕的心。
再后来,终究敌不过岁月,虽不至于空活,但年龄越大,身上的压力也越大了,少年时代不懂得的,不思考的,也都渐渐袭上心头,成为困扰。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时不懂这句子的意思,只是平平仄仄的念着背着,完成任务式的记忆,甚至还笑过这写诗人的句子太过白话。现在读来,字字珠玑,字字泣血,一笔一画,全是哀愁和叹息。不尽唏嘘。
年龄见长,除了心智的成熟,事实上最大的改变是眼界的开拓和阅历的增长。曾经埋怨过的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国家存在着社会不公,时代不好等等问题。到如今这国,却变成了自己的骄傲。
比起国际上风云变幻的时局,我们所生活着的中国,是如此的平安和富强。我们的国家实力,也是如此的卓越。我们的人民,亦是如此的朴实和勤劳。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远至伏羲仰观天文地理,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创造六十四卦;大禹十三年奔走,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治理黄河洪涝;后至楚国冶铁冠天下,享誉世界,技术先进高超;秦兴水利修长城,开凿灵渠,修筑长城,护佑中华安定;近至杂交水稻问世,产量高,易种植,养活十三亿人,并惠及世界;丝绸之路,贯通东西,链接东亚、非、欧各洲,达成世界共识……
劳动兴国,梦想中国。中国,越是了解政局时事,越是认可这个国家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我为她骄傲,也因身为华夏子民而充满干劲和激情。
记得最初触碰到“中国梦”这个概念时,整个人都突然振奋。正如前言,年龄越大,越觉得不应当虚度光阴,空耗岁月,整个人变得闲不下来,一闲下,便觉得空虚可怖,觉得自己在往下坠。“中国梦”便恰到好处的激励了我,如一针强心剂,使我扑在工作中去,扑在祖国的建设中去。
这一场民族复兴的富强梦,我愿意永远的做下去,也愿意永远的在我的岗位上扎扎实实的干下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梦中国,劳动创造了中华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劳动创造了无数奇迹,劳动塑造了中华人民的优秀品质,劳动谱写下这五千年来,中华人民的壮阔篇章,那些辉煌和历史,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坚持,才有如今国家的飞速发展,才有人民的日益富强。
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天下之本在国,国家之本在民。人民需要的,便是我愿意去投身的。我义无返顾,成为电力工人。
所有成就的背后,从来都不是古井无波的平静,是建设者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我把公司当做了自己的家,把建设和发展当做了最要紧的事业去做。
我知道苦与累是必然的,但总的来说,电力却是国家最基础的根基,不可动摇。没有电的日子,难以想象。各行各业各领域的人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干,我不想落后,也不想认输。我愈发深爱着这个国,也就愈发的体会到她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也就更加沉迷于她五千年文化的魅力,不能自拔。
希望,总是孕育在春天,梦想,也总是发芽在春天。
正是一年好时节,望了望窗外的春色,轻轻开窗,丝丝暖意的风就扑在了脸上。繁花似锦,绿柳如茵,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景也好,心也炽,民也富,国也强。望着望着,心情便舒畅了,梦想也愈炽了。我唯愿国家崛起,繁荣昌盛,唯愿一切步伐,都在朝希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