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
谭齐源
老七嫂大早就起床去菜市场溜达了一圈,拎回来一个小口袋,口袋里装着大蒜。她脚步轻盈,吐出来的气息与晨雾混在一起。儿子昨晚来电话说今年过年会回来早一些,腊月二十九就回来。
今天是腊八节,按照习俗,这一天要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的。儿子又特别喜欢吃大蒜,尤其爱腊八蒜,每次年后去上班总会带上两三罐。回到家里,老七嫂顾不得坐下来歇歇腿脚,便立马转到厨房开始忙碌,她先把今天买回来的大蒜剥了皮,分成一瓣一瓣的,仔细着不把蒜瓣损伤。大蒜紫色的外套被去掉,白乎乎的身体就跳了出来。老七嫂把它们全部倒入大铝盆里,用心清洗,几遍之后便把洗好的大蒜分成几拨置于过滤网上控干水分,之后又打开柜子拿出前些日子已经买好且清理过的大蒜,一一摆好。趁着空儿,老七嫂到阳台上拿来玻璃罐,跑了两三趟,这些玻璃罐是前些日子就已经翻找出来清洗干净晾在阳台的,今日取来用正好。街坊邻居都知道老七嫂做的腊八蒜是一流的,味道鲜美,令人垂涎,却不知道为了做出美味的腊八蒜老七嫂从大蒜的品质到最后腌制的时间都经过精挑细选;每次在菜市场耽误好久却不一定买到合适的大蒜,为此,每天清晨去菜市场走一圈已经成为老七嫂的习惯。不过,为了儿子,她甘之如饴。腌好大蒜,老七嫂把罐子抱去阳台一角阴凉处,事情就算告一段落了。
看着一坛坛罐子,老七嫂笑得脸上都起了皱。
腊月二十三,老七嫂特地打了电话给儿子,提醒他别忘了今天要祭灶神。儿子似乎很忙,也不知道他听没听清她的嘱咐。老七嫂在下午饭点的时候又打了个电话想再提醒提醒,电话拨通后却一直没人接,直到传来温柔的女声:“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晚上老七嫂躺下睡了以后才接到儿子的回电,说下午在开会,之后又在加班,现在才有时间吃个饭。儿子的声音充满疲惫。“妈,怎么了吗?您身体要是不舒服记得到医院去检查检查,我打电话和我同学说,让他帮忙安排。”老七嫂只能心疼地告诫他按时吃饭,说着别担心我这样的老话,却是一点儿不忍心提起祭灶神了。
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扫尘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和除“陈”布新之意,新年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也是中国良好传统之一。但现在人们工作繁忙,已经不一定要在这一天来打扫卫生了,但老七嫂还是在这一天打扫家里。角落的蜘蛛网和扬尘是这一天工作的重点,老七嫂从衣柜里翻出罩子把床铺、沙发和桌椅遮罩住,用不知从哪儿翻出来的头巾包住头发,再从阳台上拿来用竹竿绑成的扫帚,从卧室里慢慢打扫出来,她的房间,儿子儿媳的房间,客房,每一间房她都伸直了背尽力挥扫,尤其儿子儿媳的房间,任何一个角落都不被放过。扫了屋顶,再打扫门窗、柜子、墙角,房间都还比较好打扫,但厨房却不方便了,即使老七嫂再爱干净,那些油垢总会有它们的安家之所。老七嫂想起去年过年儿媳就略微提起过厨房里的油垢,这一次便更大力擦着。远在大城市里的儿子儿媳当然不会知道,当他们花钱请小时工随便打扫家里卫生的时候,家里的老太太从早到晚擦拭着家里的每一块瓷砖。
腊月二十九,是儿子儿媳回来的日子。
老七嫂早早起床收拾好家里和自己的卫生,翘首以盼。其实时间还早,儿子说了估计要下午才到,老七嫂仍然从早晨就开始等待。她或是去卧室里看看新买来的床单被套有没有整理好,猜测着这样喜庆一些的花色儿媳会不会喜欢,又用双手按按被子,想着铺了两床会不会冷;又检查床头的插座,没问题,可以插上电热毯。窗帘是洗过的,插板已经放好了,衣柜也是擦过的……看着卧室确实已经没问题了,老七嫂才放心地出来。客厅里也收拾得井井有条,沙发罩是新的,夏天时买了就一直没用,——儿媳说过喜欢这样素净一点的客厅。老七嫂穿着毛线拖鞋走到入口玄关处站定,打开客厅的灯,环视一圈,确定各方面都妥妥的,便又关了灯,小心翼翼地到沙发那儿坐定。茶几上的果盘如士兵一般庄严待命。不一会儿,老七嫂听见有小车驶进院子的声音,她匆忙小跑到阳台往下看,楼下陈大妈家的二儿子回来了,对门戴叔的姑娘领着丈夫孩子也回了,楼上王妈全家团聚了……她看着老人孩子相拥,听着欢声笑语,等着她的儿子儿媳。
儿媳打来电话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只听得老七嫂的声音:
“喂,儿子。”
“噢,是小尹哪,你们出发了吗?”
“今天,不来了?”
“又要加班啊?他吃饭了吗?”
“行,我知道了,你也抓紧时间好好休息吧。像你们两个这样各忙各的,什么时候才……哎,算了算了。”
“明早就到么?那,明天我帮你们把早饭煮上?”
“不了呀,好吧。”
“哎,好,再见。”
儿媳声音仍然温柔,解释了今天不能回来的原因,也表达了歉意,还说不用准备明天的饭菜,等他们回来了再做。从为人处世上来说,儿媳确实得体大方,婆媳关系也处得挺好,这让老七嫂挺满意。可夫妻俩就是太拼事业了,两个人都忙着工作,结婚两年多了也没说要个孩子,嘴上答应尽快尽快,可都是在尽快地忙工作。
或许真是自己老了,不懂年轻人的想法了,这个时代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老七嫂不无悲哀地胡思乱想着。
第二天,儿子儿媳果真是早上就到家了,两人带了一车的东西来。那时候老七嫂正吃了早饭在洗碗,门铃一响,老七嫂就赶紧用清水洗洗手,边走边把手在围裙上反复擦,打开门,似惊似喜地笑着,嘴里重复着“回来了,回来了”。一车的东西,儿子来回跑了三趟去拿;大包小包的,有给老七嫂买的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儿子说这是小尹提前一个月就买好的,怕腊月没时间。老七嫂腿脚有些问题,容易浮肿,这次他们回来还特地带了一个按摩洗脚盆,据说每天没事就泡泡脚,时间长了慢慢就会好很多。儿子还带来一大包小尹老家的特产,儿媳是邻市的,每次回来都会捎上些特产。还有一套检查身体的仪器,小尹帮她测了一次血压,顺便教她怎么使用;机器里传来播报的声音,清清楚楚:老七嫂身体还挺健康,血压正常。
这个孤寂了一年的房屋,终于又有了笑声。
年夜饭是小尹做的。虽然老七嫂强烈要求自己来做,可儿子儿媳把她拦在厨房外让她在客厅安安心心等着。小尹换了一套家居服,拎走放在餐桌上的大口袋,原来儿子儿媳早已准备好菜品,老七嫂这才默默走回客厅。她知道两人是想着她也老了,不想让她忙。明明这是体贴她,可她心里莫名其妙的像是缺了一块什么似的。从她嫁过来到现在,每年的年夜饭都是她准备的,她早已练就了一身好厨艺,可突然间,这个一直由她掌管着的厨房不属于她了。她心里有失落有心酸却又有些开心,这个位置,总归有人要继承下去的,只是不知道小尹的厨艺怎样。
虽说小尹嫁过来两年多了,但也才回来过四五次,第一次是作为女朋友身份上门,那时候丈夫也还在,小尹温婉得体,落落大方,听说是儿子从大学就喜欢的女孩,作为父母的哪里会反对儿子喜欢的人呢?初次见面自然不会让她下厨。第二次是双方父母谈论婚嫁细节,儿子在大饭店定了包房。之后就是春节回来,老七嫂也不舍得让他们那么忙碌,都是好喝好吃地招待着。虽说老七嫂也去过他们在大城市里的家,那也是她第一次知道在大城市生活并不像电视里那么美好,儿子儿媳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在老七嫂睡后才回来,吃饭都是各自解决,老七嫂想帮他们煮饭两人都没时间吃。不久,老七嫂就回来了,相比繁华的大都市,她还是更喜欢小城的生活,自在。
呈现出来的是十二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原来儿媳也这般擅厨艺,老七嫂总算是有些放心了。一个大红色的圆桌,摆满了菜品饮料,儿子那儿还特别摆了一个小碗,里面装着老七嫂刚开封的腊八蒜。颜色已经变绿的蒜瓣,令儿子胃口大开。
“妈,这个腊八蒜,比上一次,还好吃!”儿子嘴里包着腊八蒜,说话含糊不清。
两个女人都看着他狼吞虎咽。小尹让他慢点吃,少吃些,不然满嘴大蒜味;儿子反驳说她不懂美味没有口福。老七嫂就笑盈盈地看着小夫妻。真好,她想,这样的生活真好。有饭有菜有人气,就算拌嘴也幸福。屋外鞭炮声接连不断,证明家家户户都开始享用年夜饭了。屋内的电视机里播音员在相互逗趣儿,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什么。说着什么呢?老七嫂是不知道了,她只听见儿子在楼下放鞭炮的响声,看见儿媳在阳台上用手机给儿子录像的身影。吃饭前,小尹和她爸妈视频,原来那边也正在吃年夜饭,满桌的年夜饭,人却只有老两口。老七嫂看着都有些伤感,更别提故作轻松的小尹了。儿子抚着儿媳肩膀,悄悄给她送去安慰。看得出来,亲家母他们也挺想念小尹的。饭桌上,老七嫂给儿媳夹菜,儿媳给儿子夹菜,儿子给老七嫂夹菜,比起电视上出现的一大家人吃年夜饭确实人算少,可老七嫂几次眼泛泪光,这是她盼了一年,才盼来的一顿饭啊!
饭后,儿子主动要求洗碗,婆媳两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说着话。
“你爸妈身体还好吧?”
“挺好的,身体都还硬朗,有时间他们还喜欢到处去走走。”小尹低着头削苹果,说完话抬起头对老七嫂笑笑。
“身体好归好,你也要多关心他们,尤其过年时候,只有他们两人,我看着都不忍心。”老七嫂接过小尹削好的苹果,顿了一顿,又接着说,“明年,明年回你家去过年吧!”
小尹诧异地抬起头,“妈,我,我……,”她似乎没想到老七嫂会这么说,一时间竟然有些语塞。
“明天,你们就回你爸妈家吧。陪我吃了年夜饭,也该陪陪你爸妈。”老七嫂说完也不等回答就起身进厨房了。儿子不知两人说了什么,但老七嫂一副不容商榷的模样,两个年轻人便都不敢再反驳了。
第二天,三人一起吃了早饭,老七嫂就催促二人快快离开。她拿出已经打包好的口袋,小夫妻俩的,给亲家母两人的,各两口袋,提到门口。年轻人拗不过,提着大包小包被老太太在大年初一赶出了家门口,门外无奈的两人相视一笑,门内沉重的人哀叹一声。
楼下响起汽车绝尘而去的声音,老七嫂很快站起身来,眼前只剩陌生冷硬的黑色轿车。她努力地张大已经有些凹陷下去的眼眶,却依然看不见那汽车的影子。拐角处安安静静。许久,她默默坐回桌前,桌上还有没收的碗筷和剩下的饭菜,其实,冰箱里也还有好多菜,都是儿媳带回来没来得及做的。
这顿年夜饭,不知多久才吃得完哟。
——选自铜仁学院《晨光》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