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平凡,浩气长存
——序牧之叙事长诗《魂牵梦萦》
赵朝龙
贵州省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在高原响彻云霄,同全国一样,2020年,也是贵州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
在贵州,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是无数在脱贫攻坚一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任劳任怨、勇为人先的扶贫英模们一步一个脚印,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精神拼搏出来的。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要关心、关怀、关爱英雄模范,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脱贫攻坚英雄模范,值得贵州诗人们深入到脱贫攻坚一线大书特书。倒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这位用生命向贫困宣战的县委书记,就是值得用叙事长诗来讴歌致敬的脱贫攻坚英雄模范。
2019年9月22日,由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诗人协会共同策划,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人民出版承办的“相约2020•诗写脱贫攻坚”之“长诗书写大英雄”活动在清镇市启动后,诗人牧之接到“长诗书写大英雄”组委会交给的长诗创作任务,随后深入到姜仕坤生前工作的晴隆县脱贫攻坚一线采访,全面了解姜仕坤在晴隆县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他如何以坚忍不拔的劲头,探索出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精准脱贫的“晴隆模式”。如何把群众疾苦挂在心上,足迹遍布晴隆县所有乡镇、村组,和老百姓细算经济账、共谋脱贫之策,发动群众种草养羊,发展山地特色经济,被群众称为“农民书记”、“羊书记”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面积80%以上都是山地,石漠化严重。而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区域的晴隆县,则是贵州石漠化程度最重、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人均耕地不足0.77亩的晴隆曾被称为全国最贫困的县之一。2015年,在全国向贫困发起决战冲刺之时,有32万人口的晴隆,尚有近8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全省1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2010年年初,40岁的姜仕坤调任晴隆县县长,4年后升任县委书记。深度贫困的农村和急需脱贫的农民,让这位长期在黔西南州贫困地区工作的苗族干部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如何让农民快速脱贫致富,成了姜仕坤每天都要面临和不断思考的问题。
牧之的叙事长诗《魂牵梦萦》从序歌对姜仕坤的深深怀念中开始拉开帷幕,在其后的13个篇章的抒写上他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在长诗的创作中不刻意煽情、夸大,没有豪言壮语,以朴实普通的文本和饱满的情感心绪,朴素地展现了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县委书记姜仕坤感人至深的事迹。在长诗的叙事中,再现了姜仕坤生前“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为人品格;“大干快上,善做善成”的工作作风;“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奉献精神;“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赤子情怀。
在叙事长诗《魂牵梦萦》里,牧之用他独具自己烙印的诗歌叙事方式,用纪实的手法把笔触深入到姜仕坤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甘于奉献的点滴故事中,让我们在诗中感受到晴隆县的父老乡亲为什么个个竖起大拇指,点赞姜仕坤这位“农民书记”。 读后不禁让读者对姜仕坤敬重和怀念的心情油然而生。
牧之在长诗的抒写中,让我们情不自禁的跟随他的笔触慢慢深切感受到作为县委书记的姜仕坤无论在县城扩容改造,还是在山旮旯里推广种草养羊,升级“晴隆模式”,姜仕坤身为“班长”“带头羊”,不仅要有想法,更要有办法,还要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短短几年时间,在他的带领下,晴隆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群众心中有杆秤。福泽一方的实干者,老百姓自然会记住他。
姜仕坤的敢作敢为、善作善成,体现在有勇、有谋、有行动上。
他“有勇”。面对晴隆多年的“愁城困局”,姜仕坤不辱使命,坦言:“在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上,杀出一条县城扩容的“血路”来。在脱贫攻坚上,他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英雄气概向贫困宣战,带头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把群众脱贫致富看得比自己命还重要,这就是不忘初心的责任担当,这就是牢记使命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他“有谋”。体现在他立足晴隆实际、事实就是。扎基层,接地气、有底气。“一只绵羊和一只山羊一天要吃多少饲料”,半夜对这个问题想不明白,一个电话就要向专家问个究竟。凭着这种较真的精神,他从门外汉变成了“羊专家”,升级“晴隆模式”,实现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
他“有行动”。他从不不纸上谈兵,靠的是真抓实干。说了就干,干就要干成、干出成果,不仅自己带头干,还善于带领班子、发动群众苦干实干巧干,在行动中求真务实。
在晴隆有姜仕坤这样的“好班长”、“带头羊”,在晴隆带出的是共产党员的为人民服务的精气神。
晴隆,这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遇上了一个事事想做到尽善尽美、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好书记,是天大幸事,但天妒英才!他却倒在脱贫攻坚决战冲锋号吹响的春天里,实在让人扼腕痛惜。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不是梦!
姜仕坤的善作善成,将福泽一方,在信念、责任和良知中让一脉相承的执着,绽放出理想的花朵。
正如牧之在第十章《用生命向贫困宣战》中纪实抒写姜仕坤的担当一样:
脱贫攻坚!向贫困宣战!
前无古人的创举呼唤我们的担当
贫困的痛苦唤醒我们的奋争
无论酷暑、寒冬、风暴、雷鸣……
在贵州广阔的山川大地
脱贫攻坚的战场正在上演
一幕幕令人难忘的场景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漫溢着坚持、奋进、喜悦、希望……
……
为了群众,为了发展,你不曾有一刻松懈
六年的努力奋斗拼搏
你带领晴隆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从2012年初至2015年底
晴隆县的贫困人口从16.19万人减少到7.91万人
贫困乡(镇)从12个减少到4个
贫困村从56个减少到52个
贫困发生率从52.2%降至25.1%
然而在你的笔记本上
还在密密麻麻记着的
却是另外一组你放心不下的数字——
长流乡,还有贫困村6个
贫困人口9020人,贫困发生率32.8%
中营镇,还有贫困村8个
贫困人口11752人,贫困发生率48%
大田乡,还有贫困村6个
贫困人口6865人,贫困发生率41.8%
三宝乡,还有贫困村3个
贫困人口2900人,贫困发生率51.7%
……
数字显示,“十二五”期间
晴隆县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0.89亿元
增加到2015年的55.13亿元,年均增长17.5%
财政总收入从3.4亿元增加到7.63亿元,年均增长17.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1.15亿元
增加到79.28亿元,年均增长48.04%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329元
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亿多元
城镇化率达33%完成营造林面积44.34万
全县森林面积达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24%
这一切,凝聚着你和晴隆县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
……
纵观牧之2017年主笔的3000行抒情长诗《纳祥郎岱》到现在的3000多行叙事长诗《魂牵梦萦》,感觉到牧之驾驭长诗的能力日渐成熟,《魂牵梦萦》布局合理,结构紧凑,一气呵成。在真挚的情感和诗意的抒写中再现了主人公、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全诗意象朴素,诗情饱满而不失节制,叙事跳跃而脚踏实地。字里行间,“农民书记”、“算账书记”、“忘我工作,务实进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通读全诗,一位探索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创造精准脱贫“晴隆模式”的优秀县委书记形象,感人至深,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情不自禁地为牧之诗歌中灵动和真挚朴实的质感叫好点赞,实乃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叙事长诗佳作。
英雄平凡,浩气长存!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