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实文学> 正文

板栗园端起“金饭碗”

来  源:贵州文学网      作  者:创始人    日  期:2020-07-17    



                         板栗园端起“金饭碗”

 

           邓有民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在一些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的地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仰望星空的青年


夜已经很深了,村委会一楼的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一个平头、大眼、宽脸的青年正坐在电脑前忙碌着。他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的声音因夜深人静而清晰可闻,“塔塔塔!塔塔塔!”---如快马加鞭,追赶着时间的步伐。终于,他停了下来,张大嘴巴打了个哈欠,举起双臂坐直身体长长地伸了个懒腰。然后站起身走到门后取下军绿色帆布挎包来,伸手摸出一只药瓶,拧开盖子将里面的白色药丸抖出几片到掌心,抬起手臂仰头将药片拍进嘴里,随手拿起桌上半瓶农夫山泉,“咕咚,咕咚!”把药片“顺”进肚里去了。打开办公室门,一股清凉的夜风扑面而来,因疲倦而胀痛的大脑顿感清醒、轻松了许多。他来到篮球场,一边走一边活动着双臂。太阳能路灯照得场地一片光明,周围的农户家家都已熄灯,而且听不到一点鸡鸣犬吠的声响,仿佛整个村庄都进入了遥远的梦乡。四周的山峦在星光下呈黛黑色,起伏雄浑的轮廓在碧海青天的背景下线条分明。这时,山上传来夜莺婉转的叫声,和着周围墙根下“唧唧”如沸的虫鸣,郊外乡村的夜晚原来这么宁静、这么美好啊!他不由得抬起头来看那夜空,真奇怪啊,驻村两年多了,今夜才发现头顶上竟有这么一片璀璨而深邃的星空呢!

这位仰望星空的青年不是别人,正是碧江区委办公室派驻川硐街道板栗园村任第一书记的肖飘同志。两年前,也就是2017年9月,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他被组织上选派到川硐街道板栗园村驻村,成了一名驻村干部。他先是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后又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从一个不谙世事、不懂农村工作的机关干部成长为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2018年6月,板栗园村党支部被省委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2018年7月,这个总面积15.57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组735户23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8户618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一亩多点的行政村顺利通过了国务院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验收,全村实现零漏评、零错退。

仰望星空,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深知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验收并不意味着工作就圆满画上了句号。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继续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决胜同步小康才是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他环顾四周,深深地呼吸着曾经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空气罐头”的这大山深处富含负离子的空气,在脑海里酝酿已久的发展思路是乎变得越来越清晰了:充分利用好眼前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青山绿水拓宽致富之路,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他想到明天将在范木溪组举行的“树蛙部落”精品民宿项目开工仪式,他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树蛙部落”落户范木溪


肖飘一大早就从村委会驱车赶往范木溪。汽车在通组公路上行驶,公路两边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间一条碧玉如带的河流自西向东横贯全村。两岸植被完好,夹岸高山林木苍翠,清脆的鸟声从山上、河岸、路旁一阵阵起伏喧闹着。洞开的车窗吹进一股股清凉的晨风,时值盛夏,却丝毫也没有炎暑的感觉。

“空气真好啊,不愧是碧江区国家湿地公园腹地呀!”肖飘一边开车一边对身旁的同事说。

“是呀,他们正是看中了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哩。肖书记,听说昆山市市长今天也要亲自来出席开工仪式?”

“等会你就知道了”肖飘满脸笑容地看了同事一眼,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说话间车已开到了范木溪。该村民组正好位于全村的中部,北依屋后山,南面大梁河,东接枫香坪,西临槐花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该组共有14户53人,依山而建的房屋错落有致,构造简单古朴。这里民风淳朴,世代勤劳,却因地处高山峡谷,靠天吃饭,旱涝不收,耕地面积少,农民增收渠道不多,近年来以外出打工为主,土地、房屋均有闲置,可以流转用来发展乡村旅游,正是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民宿、户外拓展基地的绝佳之地。

2017年11月,江苏省昆山市与碧江区建立起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帮扶关系。两年来昆山与碧江互动频繁,积极谋划,深入探索符合碧江发展实际的扶贫发展道路。2018年11月,板栗园村成功引进了范木溪“树蛙部落”精品民宿项目。该项目由昆山市驻碧江区帮扶工作组、昆山市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乡伴集团“树蛙部落”发起设立。项目以树蛙部落酒店为主,辅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游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体验有别于日常的野外露营式生活,感受热情好客的乡风民俗。

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旭东,碧江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洪洲出席了开工仪式。昆山与碧江的有关负责同志在开工仪式上介绍:该项目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实现山村绿色突围,打造第一个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的乡村旅游项目示范基地,创造一个新乡村IP 和品牌的新模式,实践一个主题运营项目新体验,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树蛙部落”建筑10 栋,村内老房子改造2 栋,新建乡创中心风物馆、乡村振兴学堂、主题餐厅等基础配套设施,总投资1200万元,由昆山市帮扶资金投资建设。项目采取EPC+O(业态运营)的模式建设运营。项目建成后,将拉动全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动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快速转变。

 

“飞拉达”奔上小康路


板栗园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走产业扶贫之路,范木溪“树蛙部落”精品民宿项目并非初次尝试。早在2017年8月,板栗园村就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找到资源与贵州自然智慧教育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贵州铜仁点石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精心打造了板栗园村白岩组“飞岩秘境”乡村旅游项目。该项目自建设以来,始终致力于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四小经济”和务工、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了旅游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保障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作用。截止目前,项目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8户618人,实现利润分红6万元。2018年5月项目建成营运以来,已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营业额178万元,带动贫困户稳定就业5人、短期务工538人次。

驻村第一书记肖飘陪同《铜仁日报》记者到白岩组采访的时候,记者看到这里青山如屏,绿水如带;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特别是当峰回路转,车行至山坳,本以为进入荒野无人之境时,却突然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看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时,雨过天晴,一道彩虹从壁立千仞的白岩山上横跨过来,仿佛是一道通往仙境的“桥梁”。记者们便再也难掩心头的喜悦之情:

“好美呀!我们走进画里来喽!”

“想不到这里离市区只有半小时车程,却完全是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啊!”

肖飘向记者介绍说,这里距铜仁市中心10公里、高速北站11公里、铜仁凤凰机场26公里。这里有如诗如画宛如仙境的自然生态,有胜似世外桃源的田园风光,有雄奇险峻的绝壁飞瀑,还有传承着红色基因的民宿古宅、传说中牛角挂书的13岁举人、贵妃古墓遗址……,他越说越起劲,越说越兴奋,不觉大声地朗诵出一首诗来:

飞来峭壁如刀裁,岩白林青画卷开。

秘藏太古洪荒地,境外游人今始来!

肖飘说这是一首藏头诗,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飞岩秘境”!这是铜仁诗人木杉河来这里游览时即兴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哩。

说话时迎面遇到一个卖卷粉的小吃摊,肖飘热情地请大家尝一尝这卷粉的味道。记者们也乐得坐下来了解情况,一边吃一边跟摊主邹玉凤聊开了,记者尹嘉雄兴致勃勃地拿出采访本认真地记录起来:“‘以前人们心目中偏远的深山老林,如今变成了旅游景点。每逢节假日,大车小车不断开进来,坐在家里都能挣钱喽!’碧江区川硐街道板栗园村白岩组邹玉凤老人说起身边的变化,难掩心头的喜悦。‘干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没想到现在可以这么轻松地赚钱!’邹玉凤笑着说,因为村里旅游业发展兴旺,她周末在家做卷粉卖给来往的游客,一天收入有150元左右。”看到大家都飞快地记录着,肖飘笑着说:“后面值得看、值得记的地方还多着哩!”说完便起身带领大家继续参观采访。

“飞岩秘境”乡村旅游项目包括“田园文艺”、“养心养生”、“春晖学堂”、“特色民宿”、“丛林闯关”、“绝壁攀岩”“飞拉达”等诸多项目。特别适合周末乡村度假游、家庭游、亲子游,客源主要是本市城内居民。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全村“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目前,全村已有近20家“农家乐”,其中大型的就有3家。特别是白岩组的“手抓饭”最为出名,城里慕名而来的客人必须先打电话预订才行。“‘来玩的人太多了,连老外也经常看到。我们一家人有时候还忙不过来,游客需要提前预订。一年下来,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餐饮业主杨丽萍一边忙碌一边向记者介绍,此刻餐厅里还坐着20多位等待吃饭的游客呢。”记者尹嘉雄一边忙着记录一边笑着对肖书记说:“这‘飞拉达’名字取得真有趣啊,铜仁方言的意思是形容‘跑得飞快’,我看板栗园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真是‘飞拉达’奔上小康路啦!”大家一听都会心地笑了。


               村里有了“环保银行”


青山绿水给板栗园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民们也都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同时也是保护全村经济发展的“命脉”。青翠的山、碧绿的水、清新的空气,正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本钱”呢。为了保住世世代代遗留下来的这份“家当”,保护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群众的环保意识空前提高了。于是,“环保银行”便在村里应运而生。

板栗园村屋场土组村民李冬云说:“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到处干干净净的,路灯亮堂堂的。村口的垃圾处理池,每天区里的环卫局会派人来收,还能进行废物再利用,用来发电哩。”接着还详细介绍了村里“环保银行”的具体经营情况:“可回收的垃圾还能在环保银行兑换点兑换日常用品,啤酒瓶每个积2分、生铁每斤积10分、塑料瓶每斤积15分、报纸书籍每斤积8分,2个积分可以兑换一只铅笔、10个积分可以兑换一个羽毛球、20个积分可以兑换一包盐、80个积分可以兑换一袋洗衣粉……兑换站门上挂着一块绿色公益商品兑换说明牌。我们平时的垃圾都会进行分类,能够回收的话就拿到这里来兑换,相应的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文具用品,光是这两个月我就用废弃的瓶子兑换了3包盐,生活可方便了。”李冬云一脸满意的笑容。

肖飘接着介绍说:“像这样的‘环保银行’、‘绿色环保超市’村里还有3个哩。另外,全村共建设智能垃圾池18个,污水处理站14个,安全饮水工程16处,安装太阳能路灯482盏,环保公厕4个,文化健身休闲广场8个。”听他如数家珍地报出了这组“环保数字”,我说:“除了这些硬件设施外,还有其他更具体的措施吗?”他说当然有啊,比如全村制定《村规民约11条》在全村16个村民组开展环境卫生大比武活动,采取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评比,确定每周五为爱国卫生日,实行悬挂流动红旗和黄牌警告等奖惩机制。采取悬挂最清洁户、清洁户、不清洁户等方式来督促群众共同爱护环境卫生。同时,用好用活16名村民组长、33名保洁员、11名护林员、3名公路养护员,确保全村卫生干净整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用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比喻,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肖飘认真地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并把这两段文字记在了笔记本上面。他通过驻村两年多来的工作实践,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真理价值。他深知像板栗园这样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而又相对贫困的村,只有走绿色产业发展的路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拓宽村民致富之路。他记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书记陈代文多次来村里联系帮扶和走访调研时提出,要认真对照产业发展“八要素”,抓住“产业选择”的关键,立足实际,找准优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从而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决胜同步小康的目标。

为此,他通过认真总结经验,规划发展蓝图,逐步在脑海里形成的发展思路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清晰了:全村抢抓脱贫攻坚机遇,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按照“珍珠串成项链”的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将杨家坡传统村落(杨家坡2016年11月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也是碧江区4个“中国传统村落”之一)、万式炯故居、屋场土精品村寨、白岩飞岩秘境景区(丛林闯关、春晖学堂、飞拉达(攀岩)、民宿露营、亲子教育等)、板栗园万式宗祠、老本田肉牛基地、范木溪“树蛙部落”精品民宿及水上运动基地、枫香坪葡萄采摘区、龙鱼冲水果农庄、腊洞坪迷你石屋、农旅一体化园区等11个旅游资源,奋力打造板栗园“山水、人文、乡愁、养生”四位一体乡村文化旅游胜地。

目前,板栗园村主要有7个绿色产业项目,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基金共578万元,覆盖贫困户168户,共分红17万元;东西部协作(苏州帮扶资金)帮扶板栗园70万元,打造生态垂钓鱼塘项目,已基本建成。在绿色产业创业和发展中,还涌现了许多党员致富带头人,如老党员万兆后,在三丘田组发展生态垂钓鱼塘,该基地占地3亩,目前已养鱼5000余斤,生态垂钓效益良好,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槐花组党员舒贵全在槐花片区发展采摘休闲体验基地,该基地目前已种植黄桃(油桃)80亩、黄金李(半边红)240亩、林丰西瓜120亩、“丑八怪”花瓜(白糖灌)120亩。同时打造休闲、娱乐、餐饮一体化的新农村体验示范基地。又如老党员万国庆在枫香坪片区发展聚蜂葡萄采摘园20亩,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就业5人。还有白岩组党员杨勇芬在白岩片区发展丛林山庄及休闲采摘基地,该基地位于“飞岩秘境”进口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目前已种植赖李200亩,并已建成集餐饮、娱乐、住宿、培训等为一体的农家山庄。

板栗园驻村第一书记肖飘对全村绿色产业发展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做好下步工作更是思路清晰,信心满满。按照中央指出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在一些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的地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具体要求,明确全村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领党员群众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拓宽村民致富之路;二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补好欠账和短板,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为板栗园打造“四位一体” (山水、人文、乡愁、养生)乡村文化旅游胜地夯实基础;三是进一步强化产业引领,做强做实做精飞岩秘境范木溪精品民宿、生态肉牛等项目,为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