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天地> 正文

门前有棵野石榴

来  源:贵州文学网      作  者:创始人    日  期:2020-07-23    


   

门前有棵野石榴

刘峰

 

我办公室前面的花圃中,居然有棵野石榴,去年还比较矮小,尽管也结上了红中有绿、绿中有红的不大不小的石榴,却并没有引起我的特别注意。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去办公室的机会少了点,但是这棵野石榴却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  单位的绿化工作我是很在意的,无论是郁郁葱葱的冬青,还是绿荫成片、白花怒放的广玉兰,我都安排花匠用心打理。浇水、剪枝、修型每月两次,老花匠很认真,从不懈怠。花圃中的花树种类很多,大部分很常见,却叫不出芳名,觉得很是遗憾。我不明白的是,整个花圃,齐刷刷,高度宽度基本一致,在老花匠那么认真得修剪中,这棵野石榴怎么能幸免于难,死里逃生,竟然长成了一棵树,一个风景?居然正好在我办公室的门前,我觉得我和这棵树冥冥之中应该有一种缘分,这个缘分的前世今生大致是无解了。

关于石榴的历史溯源,我详细咨询了百度大师。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中国。“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原来中国正宗的石榴在临潼,临潼是中国石榴文化的发源地。当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访问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见山上因汞含量超标而什么都不长时,问当地负责人为什么不种石榴?一句话,于是石榴大盛,毛主席纪念堂前的18棵石榴即为陕西父老从临潼移植过去的。

人杰地灵的临潼骊山,不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珍贵的秦唐文化遗迹,而且培育了多彩多姿的中国石榴文化之花。中国石榴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成熟,凝聚着“采国外名花,结国内硕果”的意蕴,显示着历代陕西人对美好吉祥事物的热爱与向往,激励着临潼人民对现代文化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关于临潼石榴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女娲氏炼石补天时,将一块红色的宝石失落在骊山脚下。有一年,安石国(安国指今日的布合拉,石国指塔什干)王子打猎,在山林里看到一只快要冻死的金翅鸟,急忙把它抱回宫中,又是喂食,又是治病。金翅鸟得救后,为了报答王子的救命之恩,不远万里,将骊山脚下的那块红宝石衔到安石国的御花园,不久就长出一棵花红叶茂的奇树,安石国王便给它赐名“安石榴”。

不管是美丽的传说还是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在伊拉克出土距今4000多年地皇冠上,竟有精美的石榴图案,足见其栽培史源远流长。总之,在汉代,石榴经丝绸之路引入中国,先植于上林苑,骊山温泉一带,西晋时,石榴赋大兴,潘岳《安石榴赋》:“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南北朝时,出现石榴诗,石榴裙。自古石榴为吉祥物,它象征“多子多福”。唐代,流行结婚赠石榴的礼仪,并开始有“石榴仙子”的神话传说。宋代,流行“石榴生殖崇拜”,开始盛行石榴对联,谜语。金元时,流行"石榴曲"。院栽石榴,盆栽石榴开始普及。宋代人还用石榴果裂开时内部的种子数量,来占卜预知科考上榜的人数,久而久之,“榴实登科”一词流传开来,寓意金榜题名。明清时,因中秋正是石榴上市季节,于是又有了“八月十五月儿圆,石榴月饼拜神仙”的民俗。2000多年来,石榴不断南下东进,在各地扎根,开花,结果。

我办公室门前的石榴树,应该也是在植物的不断南下东进中阴差阳错与身处豫东南的我结缘,要么是绿化工种植花树的时候,顺便把石榴树的树苗放进了冬青树苗里边,要么是小鸟啄食留下的千里传奇,我每天围着这棵石榴树转悠一圈,它的枝,它的蔓,它的叶,它的干,硕大的树冠开放着怒怒的中国红,尤其在特殊的五月,满目是火红一片,用手机、用专业相机,也拍不出它奔放的艳。我久久的凝视,吸引了爱人的好奇,她像我一样,围着这棵野石榴不停地转,不停地看,不停地自言自语“美,真美”。她被石榴花的怒艳惊呆了,石榴花仿佛也被这位爱美的女士吸引着,彼此对视,彼此倾诉。

其实石榴有许多美丽的名字:沃丹、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罂、金庞、涂林 、天浆等。丹是红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红、桃红、橙黄、粉红、白色等颜色,火红色的最多,所以留给人们的颜色是火红的。农历的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节,五月因此又雅称“榴月”。五月石榴花的花神,是传说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石榴花也被钟馗故里刘海故里的中国陕西西安市确定为“西安市花”,而至于民间所绘的钟馗画像,耳边都插着一朵艳红的石榴花,更表示以火样性格的钟馗来做火样的石榴花神,它虽是古代民众的诗意想像,却也最恰当不过。在明人的插花“主客”理论中,榴花总是列为花主之一,称为花的盟主,辅以栀子、蜀葵、孩儿菊、石竹、紫薇等,这些花则被称为花客卿或花使令,更有喻为妾、婢的,可见古人对石榴的推崇。

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许是因人有人说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缘此而来。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久而久之, “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 人们形容男子被女人的美丽所征服,就称其“拜倒在石榴裙下”。

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爱人和石榴花的惊艳对视,何尝不是一幅吉祥的图画,我又何尝不是第一位有福气细品这幅画的有缘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