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实文学> 正文

农村组组通纪事/陈志军

来  源:贵州文学网      作  者:创始人    日  期:2020-10-27    


农村组组通纪事

 

陈志军

 

未闻节气闹声喧,衣袂绚丽银光闪。是诗?一种意境?抑或是画景都不是。这天,乡村并无乡俗活动,苗寨百姓着节日盛装,银饰闪耀,摆裙蹁跹,仿佛特别从某个遥远的时光深处奔着喜庆而来……

桃映镇以北,一个叫龙虎村的地方,多条通村通组公路在这里相互贯通,苗族村寨胜似过节气,自发地闹腾一番,他们说疯它一把。

站在高处,远眺公路若织出网般状,缠缠绕绕,也把犹如星罗棋布的几个美丽的村庄缠绕和镶嵌在里面。青山作玉翠,溪水流青碧,白云落山涧。眼前如读一首诗,又似赏一幅画。

是诗,也是画,有其独特的魅力。先前这里曾经记录了工地上的轰鸣,工程推进,大山逐梦的一个个感人真实的镜头,然后才有今天大好的日子,愉悦传递生活的精彩。

一条路,  让大山路畅,致富路宽。

一条路, 直达民心,通达幸福。

一条路, 连接着通往小康的大道。

一条路, 圆了几辈人追梦的狂想曲。

 

一段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的文字,张贴在德旺乡政府宣传专栏上。

为一段辉煌成就点赞!

祈福明天更美好的未来!

分明是德旺人心存感恩的脚注……

 

一连几天,笔者随县交通局刘兴平局长下乡,我恍然不断生出勃勃兴致,而他听罢看罢,灿然一笑,脸上掠过是风轻云淡。片刻,我问寡言的他在念想什么?他答:在回想刚走马上任交通局局长时面对的压力和困扰。我无言,不胜唏嘘。

一时,面对一个总爱沉思的寡言人,我想,他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去容下一份安宁与寂寞,刘兴平正是这样的人。

 

 

 

2017年11月,江口县交通局会议室内,刘兴平主持上任后首次班子会。

其中一个议题,组组通分管问题。按照惯例,他是新任交通局局长由他接任县交通专班副组长主管组组通,非他莫属。后者正式文件未到,而组组通工作,一刻也不能马虎,他不搞一言堂,主动征求意见,希望有人请缨,结果反倒陷入了僵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提出“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助推精准扶贫。组组通,省市提出三年任务大决战。县里要求决战九十天完成目标任务。全县上下工作正在进行时。

原因在于,这项工作启动不久,进展缓慢,上级反复督查,问题不少。节骨眼上,再添变数,局主要领导交流,班子换届,情绪波动大,组组通谁愿接手?如同烫手的山芋。

不安、焦虑、着急,角力与耐心并存。

沉闷、安静、坚持,故又蕴积着能量。

时间耗着,一分一秒地流逝……

此间,距县城30公里外,太平镇给罗一段通组公路告急,水泥、沙石物资跟不上,有引发停工的态势。电话打来找局长求助。办公室杨秀华跟刘兴平有默契,汇报后,刘兴平在杨秀华耳边叮嘱,交待与交投公司联系暂行采取应急方案,很快经施工班组间调剂,矛盾及时化解。

刘兴平仍不轻松,他的思绪起起落落,一会儿在给罗的通组工地上盘旋;一会儿又在与之相连不远的茶山自然村寨迭落。茶山组比邻给罗组,座落在一道山梁上,上面是一片广袤的平坦土地。因为没有路,原本30余户的村民组,接二连三的自发地往山下搬,现在一个村民组仅存一户农户,两个老人,变成了两个老人孤独坚守的村寨。

刘兴平一直坚持在思考一个问题,农村山青水秀,生态与自然条件好,应该是个好地方,值得留恋。但是没有路,始终发展不起来,也就没有未来。没有出路。

“这项工作,干脆我亲自来抓。我相信没有啃不动的硬骨头。”刘兴平一语既出,语气坚定。

没有人不点头——点头中有认可,信任;有期许、支持。

大家更心知肚明,当局长的一但表态担当起了重任,班子成员个个责无旁贷,这是必须的。

会议途中,刘兴平接一个重要手机通话步出室外,班子成员纷纷来到阳台上抽烟、短暂小憩。回头,他独自坐拥会议室,借机一并梳理到任后前前后后的工作:一直在下面走访调研,组组通施工现场,察看采石场,水泥调度,电力供应,与贫困农户座谈,以及和乡镇村组干部互动。

一次,他们去坝盘镇下乡,不巧路上车辆出现状况,索性在路边一家粉馆解决肚子问题,那一刻起,即被一个中年哑巴男子有些异常地盯上。他依依呀呀说着让人听不懂的哑语。刘兴平见状,顿生怜悯示意也给他来一碗。没想到别人根本不买帐,反而哑语叫得更欢!引来不少人围观,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关键时刻,有位长者出来解围,说他熟悉这个人也知道他说的啥意思——啥意思?为修公路的事。他住的山寨祖祖辈辈不通公路,前不久终于动了工,要修一条上山的路,不知何因修修停停,停停修修,总完不了工。他心里不舒坦,所以公路上凡见到坐小车的干部模样的人,都要前去诉叨一番,不管认识不认识,别人能不能听懂?不放过任何机会。

这事对刘兴平很震动。转而,他跟长者聊了起来,边聊边问边记,神色凝重。上车前,他特别想跟中年哑巴交流几句,苦于无法交流。车中暗发毒誓:组组通在老百姓心中地位很重要,胜过天王老子,老子是做这个事的,一定要做给天王老子看看。

他说到做到。

有两天,刘兴平一头把自己完全沉到了下面——闵孝镇新田村是县交通局精准扶贫帮扶村。就在自己单位帮扶的眼皮子底下。地处偏远,交通落后,没有通公路,是一个典型的省级三类贫困村。于是,他亲自安排交投公司全面拿总,从勘察、概算、物资、招投标、签约、施工方进入,加上驻村工作队通力协作,形成突击修路。施工队采取“白+黑”、“两班倒”的形式,5个施工班组开足马力,最多时达到300余人。组组通通达13个村民组,30.4公里。后来,该村主任龚文笔工作笔记有记载,全村麦子塘村民组最先修路,石马村最后收官,前后历时一个月全面完成。新田村组组通权当一次预演,点上初战告捷,在取得经验后,有效地指导了全县面上的工作。

接下来,全县多地召开组组通现场会。最隆重的和最有影响的要数铜仁市在我县双江街道长坡至坝月档召开的大型现场会。几天后,全县有170条285公里长的通组公路再启动和复工。围绕组组通,火候上,县长杨云亲自主持召开大型统筹调度会4次,分管县长,也是县交通专班组组长王毅昭主持召开各类专题会、整改会、推进会达24次以上。督察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他们中,许多熟悉的身影,总在关键时刻出现,工作前移,突然向某个现场疾驰而去,无异于振臂一呼,群情为之昂然!是夜,留在山寨开一个现场会,也是一个话现实、跟党走、感党恩的群众会,一夜灯火变成桔黄色洞穿窗户,融入浩繁的夜空,夜空中多了一个引人方向,又引人仰望的星辰。

人有精气神,不惧苦和累,工作是逼出来的,精彩是干出来的,刘兴平说。

 

之后,后面的会议不容冗长。刘兴平要急于去县里参加一个重要工作调度会,班子会戛然而止。

刘兴平离开的时候,望着他风风火火的背景,班子成员有人讲,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他的踏实、勤勉、敬业和肯干,带来了扎实的工作作风。

 

 

 

青山逶迤,大山磅礴。

抬头顶青天,回首云中路。

笔者有幸看过一段无人机航拍组组通部分画面,只见崇山峻岭间,一条条通组公路如同飘舞的玉带:时而从山底蜿蜒翻至山顶,时而穿越溪谷直奔大山外,或者一个自然村寨与另一个自然村寨尾首相连,抑或向沿河两岸一路挺进深入到绵绣般的田园深处……或直或弯,或爬行或盘旋。所有的尽收眼底,蔚为壮观。

交通局陆承焰副局长,交投公司总经理陈恒立也一同观看。看毕,两人并没有表示出少喜形于色,或把成就感化作愉悦明显地挂在脸上,不经意间,背过身去,均选择悄然离去。

我想,凡业务部门带技术的领导,交通口一个样,因常年需要与建设生产、工程规范、精细设计、质检严密诸多因素有关吧,连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变得沉稳、严谨和处事淡定。

陆副局长在交通战线上生活多年,学交通土木工程专业,可谓是对的专业知识正好派上用人所长的单位,他曾暗暗较劲一定要干一番事业。然而因种种原因,并没有轰轰烈烈过。多少年来,修路无数,所作所为,与老百姓想要的交通不是一回事,老百姓想要的是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交通,大众化,方便出行,不再肩挑背驮,告别羊肠小道。为这事,陆承焰很是颇感苦恼。

陈恒立从过军,有军人气质和作风,一直在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工作。靠一步一个脚印,近年来走上了该局隶属县交通局属下二级局局长的位置。他的工作主要面向基层,更深知梵净山下的百姓苦,苦在有的地方偏远,大山阻隔,为路所困,无法摆脱贫困落后。陈恒立心里明明白白。

直到2012年,上面有了村村通的政策并实施,两人得以大展身手。

2017年组组通好政策再度实施下来,解决和打通农村实现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让两位历练了数年的交通人似乎看到了彻底改变农村现实的希望,也是离老百姓盼路,以路致富实现梦想最近的一次。

江口县村村通,共计完成里程582.8公里。组组通有1213.7公里,是村村通的一倍还多。不管是工程设计、后勤、资金保障、施工管理等都面临着巨大考验。

2017年9月,全县农村组组通初次展开,分两批次开建。有269条613公里,合同以两个月为限。尽管各种因素均考虑了进去,提前组建交通局投资公司专施业务,简称交投公司。提前完成施工图设计、批复、招投标包括网挂招投,材料供需对接,监理及技术力量到位介入,看似一切顺利。但两个月下来,情况不妙,总工程完成仅在20%至30%之间,意味着实际任务没有完成,开局不利。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而没有硝烟的殊死的战斗

往下,赶紧查找问题,再进行分类处理:一行政管理口归类,因土地纠纷,致使在工程中大量出现间断性或者完全停工现象,例桃映镇有7条类似情况,民和镇有5条,坝盘镇也是5条。故造成施工方因此退场或者停摆,全县不在少数。二业务口归类,施工方同时承揽多个工程,顾此失彼影响工程进度。两类问题占到全部问题中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前者明确陆承焰副局长配合局长重点抓,着力解决乡镇组组通专班的组建、运作、协调问题。明确各乡镇要有一名副科级干部具体抓。后者由交投公司陈恒立负责。力求在招投标环节进整治和完善,增派技术和监管人员力量,强化其它措施,实行多管齐下。

根据《江口县脱贫攻坚农村“组组通”公路九十天大决战实施方案》提出“八个工作法”、“六个整改推进”。由交投公司与铜仁市交建公司与全县施工班组签订限时完成任务及质量军令状。拉开突击周活动,实施4个一百,百余挖掘机、搅拌机上工地,百余车辆跑运输,百余施工工地再启动,百余相关干部到现场。最终,确保全县组组通工作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三月里,闹春风。

进入三月,“春风行动”东风劲吹,全县精准扶贫势头更加强劲。组组通公路建设日新月异,乘势而上。再增加177条600.7公里。

几乎是每天,公路建设转场迭现,捷报频传。

咬定目标不松劲,打通千山和万水。

 

时间节点上,(3月25日起始)通组公路战犹酣!三个月后任务如期完成。终把阡陌纵横的通组公路,打造成了独具江口特色的“阡陌交通”。这在江口农村公路建设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组组通再连接绵延的国省道、县乡路,与飞驰的高速、航空实现无缝对接。如今江口人可以自豪的笑傲天下,说,敢问行路难何其再有!

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2757.6公里,是十一五、十二五的总里程之和还多。(含杭瑞、安江和在建江大高速119.6公里,国省干道324.2公里)全力推进“三个夯实”,更是彻底改变了全县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一是夯实骨干网络;二是夯实通村公路;三是夯实通组公路。县乡道518公路;村道582.5公里;通组1213.7公里。江口成功融入与铜仁市主城区半小时生活圈。与铜仁凤凰机场、沪昆高铁铜仁南站1小时,与省城3小时经济圈。

全县组组通,累计计划开工建设1213.7公里,完成100%。总投资9.7个亿。凡2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实现100%的组组通全覆盖,覆盖人口18.1万人。

往日阡陌小道,今日大路通衢;往日河流阻隔,今日桥梁纵横;往日赤足石径,今日车轮滚滚。组组通如“毛细血管”向着大地山川四野蔓延——延伸出户户通、串寨路、旅游路、产业路,直抵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也直抵老百姓的心窝里。

消除贫困,大路行远。路在老百姓心中,他们获得感最强,是最大的最直接的受益者。

一条路,或带来数个产业之变,也影响老百姓的观念之变。

据悉,全县出现打工返乡回流潮,首次略持平外出人口,比例是50.2%,比50.16%。

交通人砥砺奋进,筑梦未来。他们的名字反复为老百姓所熟知:杨江勇、杨吉明、陈立华、陈正、阳单、杨秀华、赵再海、万景文……

 

 

 

2018年,江口县扶贫整县脱贫退出。

贵州省提出脱贫攻坚坚决打赢四场硬仗,交通基础实施硬仗是首战,相对农村组组通而言,则是首战中的重中之重。大量工作在基层,时间不等人,成不成?乡镇是关键。施工平稳推进也是关键。

在怒溪镇,乡党委书记杨坤对此非常重视,事必躬亲,坚持做到“三个凡是”:即凡是涉及到对本镇的组组通布局及工程都要亲自过问和督促落实;凡是施工队伍入村组开展施工都给予充分关注,提供支持和方便;凡是遇到困难需要协调,不推诿,确保不阻工,不停工。他的表率,上行下效,具有示范性。

2018年2月,怒溪镇有一段罗腊通组公路,连接4个村民组,5.3公里。施工临近年三十,已是年前无日,忙突击施工。老支书刘福光跟着急。经他多日在几个组之间穿梭商定,决定做派饭以表支持。年前家家户户办有年货,统一拿出一部分免费待客,这组三五家合办一餐,那组七八户打理一顿,一连数日,硬是管到施工完毕。

施工老板杨忠平多年来,修了村村通,又接着干组组通。

杨忠平太平镇岑忙人,生在农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乡政府所在地念初中,必须是凌晨五点多起床打手电筒上路,瞌睡还在来,哈欠连天,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没有少摔跟头。从小吃过没路的苦。

2012年以前,他已经走出农村进县城办竹凉厂,是个小有成就的老板。农村修村村通公路,他对路格外有份情缘在里面,毅然决然全身心转而投入其中。先是邀约一直在外打工的好友杨银发、杨武权回家组建施工队。光是花在设备上的投资搅拌机、电缆、切割机,长期租用挖土机等费用达110万元。工程项目渐渐做大,继而三人又独自建立起了自己的施工队伍。

2017年,杨忠平仍没有缺席组组通公路建设。他先后在太平镇、坝盘镇、桃映镇、怒溪镇、21个村民组展开施工,里程达110公里。在桃映镇店上至华口山一段,全长4.3公里被评为优质组组通公路,被列入全省组组通公路参观现场会,仅县内招投标施工老板专程赴工地参观学习就达到87人次。好评如潮。

官和乡猫猫岩是该乡比例偏僻落后的一个村民组,有句顺口溜道:交通主要靠走,娱乐基本靠酒,治安靠几条狗,联系完全靠吼。是对那里贫困现状的一个真实写照。

2018年初,打通了3.5公里的通组公路,其中有1.5公里是延伸的产业路。起初施工方案设计上,仅是修一条通组水泥路。延伸产业路是施工方的临时动议,该组背坡有一片缬草基地,离寨子并不远,只是爬坡上坎不方便,老百姓有此想法,希望通组公路能连通产业路。施工方知道后,他们宁可少赚钱,或者不赚钱,一口答应表示支持,多花了7.5万元把产业路拿了下来。目前,走进猫猫岩村民组,一边是组组通带来的美丽乡村建设扑面来;一边是特色产业做强做大,践行绿色理念,中药材强劲发展的势头。水泥路宽敞,老木房亮堂,道路绿村如荫,山上药草芳香。给人一种仿佛如走进画中之感。

闵孝镇的长干岭村,过去有六个字的概括,叫“坡长、沟深十贫困”。现在则是路通人和产业旺的一派盛况。投资600万元,修通了长达11.7公里的通村公路及联户路168.2公里。

而且致富产业门路多种多样。在石门坎彭家田种植有黄金蜜李300亩;小田、长干岭有缬草250亩,养蜂200桶,返季节蔬菜300亩;筹办大型养牛场,已种牧草250亩。基本实现每户村民均有三个致富产业全覆盖,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长1200元,增幅18个百分点。

建一条路,回一拨人,守住青山,记住乡愁。

双江街道办事处镇江村茅坪租,典型的属于县城边上的“高山族”。看得见县城,却山高路远,山路如天路。40多户农户,一拨一拨的外出打工,或者举家进城搞劳务。很早就成了空壳村。2018年国家投资440余万元,修通了6.7公里盘山路,人口大量回流,仿佛一夜之间巨变,山上栽林果,半山蜂桶多,林下养鸡鸭,牛羊跑满坡。俨然一幅新世外桃源的景。

 

在全县,组组通给广大农村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

路通聚财。路通兴业。路通富民。

因为人居环境改善了,村民的要求也提高了,全力推进“五改一化一维”,改厕改厨改圈改水改电……现在,出行方便了,面貌改变了,日子舒心了,村子漂亮了,人民富裕了,以农村现在的模样,已经分不清楚是城市还是乡下!

正是,城市好,农村也好。

 

 

 

一份组组通问卷调查。

问农村学生最想说什么?

——平平安安走在宽敞的上学路上!

问贫困农户最想说什么?

——不仅是一条平坦的路,更是通向小康的路!

问普通农妇最想说什么?

——不再回到过去出门低一脚、高一脚的老样子!

问打工回来的青年人最想说什么?

——不再怕山高路远,日夜兼程。

……

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果,可以用更直观形象来表达:江口有1869平方公里,版土周长153.86公里,仅农村组组通可以绕江口版土11.7圈。

下一步,农村通组公路,借着整县脱贫出列的后劲,仍将以江口速度迅跑。加大路网建设及提级改造,提升管养护能力,将彻底打通20户以下村民组农户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路。

一位诗人说:

最多情是盘山路

佛如美妙的五线谱

挂在大山云深处

唯有风儿懂音韵

拨弄出几多好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