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实文学>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

来  源:贵州文学网      作  者:创始人    日  期:2020-12-05    

我的扶贫故事


冯  蕾

 

我叫冯蕾,是思渠镇安监站负责人。今年1月份,镇脱贫攻坚指挥部决定,让我留在镇里做好安全生产这一本职工作的同时,随时听从镇指挥部的指挥和调度,时刻作好“攻坚克难”的准备。

安全生产是脱贫攻坚的“基石”。作为安全生产战线上的一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责无旁贷;能为脱贫攻坚助力,我倍感光荣。


   新冠疫情不退 我也不退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祥和。大年三十,接到镇领导电话,要求在S411幸元村设置卡点值勤时,我正在吃饭;接到工作任务后,我立即放下手中的碗,匆忙辞别父母、妻子和孩子,迅速投入到了疫情防控一线。

疫情防控,卡点是咽喉。值勤期间,我坚持守好每一岗,查好每一辆车,审核和登记好每一位过往人员的身份和体温等信息,并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等。遇上确有特殊事情不得不通过卡点的,我也是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合理处理;遇上无故不理解、不配合的群众,我会耐心地讲解新冠肺炎的严重性和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防控,并引导群众自觉少出门、少串户、勤洗手、戴口罩、不赶集、不聚集、不操办酒席(丧事简办)等。未值勤时,我还加入镇里的宣传队伍,通过宣传车、广播、悬挂横幅、张贴宣传单和公告等形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直到2月16日凌晨3点,接到镇里撤消卡点的指令后,我才从疫情防控卡点值勤岗位上退下来。

 

保障道路畅通  我在行动


6月,脱贫攻坚激战尤酣,生猪、生态鸡养殖场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6月21日晚,暴雨如注;半夜时分,我担心暴雨引发自然灾害,并及时联系各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提示他们要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并做好应急预案。

22日,天刚擦亮,我便带着队员冒雨前去思渠村暗溪至红岩村路段排查道路交通、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排查发现,石牌路段因泥石流导致交通中断,两侧车辆渐渐聚集,为避免次生灾害发生,我一边叫队员拉好警戒线、设置安全警示标牌,一边将现场车辆和人员疏散到开阔地带,同时向镇相关领导报告,并提出处置思路。

在现场,有一批从河南运往中寨镇的“9+2”帮扶产业物资,因怕影响脱贫攻坚工作进度,车主和企业负责人非常着急。得知这一情况后,并立即派人现场指挥车辆有序退让,由于该运输车是大型车辆,我又联系本地小中型货运车帮忙转运,还派人为其带路改变行驶路线,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时间。

后来,通过紧急调度两台铲车到现场,开展近8个小时的清除“路障”作业,该路段才可以缓慢通行。在现场,我又和队员一一指挥着过往车辆,当现场的车辆和人员都疏散完毕时,也是下午5点钟;摸着咕噜噜直叫的肚子,才发现自己的衣服裤子早已湿透,也才想起自己连早餐中餐都没有吃。

 

解决群众困难  我用真情


6月22日的暴雨,导致院山村田维财、杨朝香两贫困户的3间房屋被翻倒的大树压垮,存在住房安全隐患。得知情况后,镇里派我到现场处理。在现场,我详细了解情况,并和村脱贫攻坚队将他们临时安置在原村委会办公楼里,并为他们送去8床棉被、300斤大米和2桶食用油等;同时,我一方面积极组织大家开展隐患治理,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另一方面我又向应急管理部门报告,为田维财、杨朝香户争取了应急救灾资金1万元(保险赔偿)。此外,村指挥部又将两户房屋纳入整治范围,目前,他们的房屋已全面修缮完成,住房安全也有了保障。


人居环境整治 我在现场


在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全面收官的关键时期,镇脱贫攻坚指挥部围绕“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的工作要求,从改善村容村貌、改变室外大环境到整治室内小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向环境整治发起猛攻。而我,也是环境整治的成员之一,每到一处开展环境整治和旧房拆除前,我都要认真排查房屋周围有没私拉乱接电线和电线老化的现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会让队员们佩戴好手套和头盔开展具体的整治工作,对在2米以上的房屋上作业的,我都要求队员们系上安全绳,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在我参与环境整治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目前,沿河县已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我作为一名“安全人”,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让人潸然泪下场景,但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我一生的“财富”。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我这位“安全人”会永远在“路上”。

作者简介:冯蕾,男,笔名山峡布衣,土家族。1984年生,贵州沿河人。作品散见《铜仁日报》《贵州作家》《多彩贵州网》《中国安全生产报》等,铜仁市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沿河县思渠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