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天地> 正文

母亲的菜园 (散文)

来  源:贵州文学网      作  者:创始人    日  期:2020-12-12    

母亲的菜园 (散文)



罗  彪


在屋后三十平米左右大的菜园子里,我曾与母亲一同耕耘过,也曾与菜园里的鸟虫嬉戏玩耍过。

菜园是母亲早年盘下的,原先是一片空地,平时用来堆一些柴草杂物,还栽有几棵桃树与梨树,可惜这些果树挂果不多,母亲觉得与其这样浪费了这块空地,不如把果树移栽,种上一些菜,倒也实惠,菜园的样子就慢慢地有了。

自我出生后,吃的都是菜园子里种的各种应季蔬菜,青椒、白菜、胡萝卜、白萝卜、香菜、黄瓜、丝瓜、南瓜、茄子……都是来自母亲的菜园子里。

农村有句俗话,叫“男人的秧田,女人的菜园”,田间地头里的农活主要是父亲在忙活,母亲也会帮忙,但菜园子里的活,就全是母亲一个人的了,翻土、播种、施肥、松土、支架、牵藤、修剪……最后就是瓜果累累。

那时,母亲在菜园子里种菜、忙着各种活儿,我也在瞎帮忙,看到母亲怎么播种,也学着样子做,看着母亲怎么松土,也学着样子做,但因年龄还小,母亲就没让我帮忙,把我安排到一边,胡乱玩耍着各种玩意儿;偶尔会看到地上有几只蚂蚁在搬家,搬开菜园边上的石头有几条蚯蚓、蜈蚣,不时飞来的斑鸠和小麻雀等,弄得不大的菜园成了一个小小的动物世界。

母亲的菜园四季常青,不会说有空闲下来时候,种的应季蔬菜都是母亲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弄来的种子或秧苗,或买或向村里人换取。

母亲常常告诫我们,要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别人给的,只能得于一时,而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才能够受用长久。就像我种菜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实,只要勤动手,就会有收获。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母亲会时不时地给菜园里的蔬菜施肥,这所谓的肥可不是化肥,而是农村厕所里的农家肥,又脏又臭,尤其是夏天,施肥时散发出的味道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感同身受。每次母亲施肥我都会站得远远的,而且还用手捂住鼻子,母亲看到我这样,就经常说起她那句老话——“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农家娃娃,还闻不得大粪的臭了!

母亲种的菜不仅给家里人吃,平日里还送一些给邻居们享用,这是我记忆里那种最淳朴的邻里关系;还可以送一些给亲戚朋友,每年几个姑妈来拜年或者走亲,要走时,母亲都会给她们装一点腌菜、泡菜、晒的干货或新鲜的蔬菜,母亲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


菜园里的蔬菜长得很好,不仅让看过的村里人赞不绝口,也让邻居家的鸡也想来“赞美赞美”。菜园的栅栏是用竹片围成的,常年雨淋日晒,很容易枯朽,大风一吹便会破损,这时邻居家的鸡就会通过那些破损的栅栏口钻进来吃菜,每次我们看到,就会捡石子、瓦片打它们,母亲看到后会立即叫停我们,并教育说:“人活着为一口吃的,鸡也是为一口吃的,吓走它们就是了,不能打,打伤打死了怎么办?打狗还得看主人,打鸡也要看主人。”母亲的这种善念与举措,消除了邻里之间因为鸡零狗碎的事情闹矛盾吵架的几率,自记事以来,就没有看到母亲与邻里哪个红过一次脸。

母亲常说,人其实就像种菜,播下什么种,就会结出什么果实来,就像你们学习一样,老师教给你们的知识都学好了、学懂了,到期末考试不也会考得好成绩,收获勤劳付出之后得到的果实的喜悦吗?

母亲的菜园不大,但她却身体力行地告诫我们,让我从小知道,人不能只图安逸享受,要做一个善于行动起来的人,做一个能勤劳吃苦的人。

母亲也说过,为什么要给菜园子里除草呢?这其实也和人一样,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滋生很多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杂草”,这些“杂草”不拔除,就会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如果任由这些“杂草”疯长,那么“蔬菜”得到的阳光雨露就会少,又怎么会结得又多又好呢!施肥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也好,一块地也好,要不断丰富自己,加强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增加自己“土壤”的肥力,只有自己“土壤”的肥力足够好时,长出来的瓜果蔬菜才是品质最高的。

母亲是个吃过苦日子的人,她们那个年代,缺衣少粮,家里面兄弟姐妹八个人,能吃上饭都成问题,又因为是女儿身的缘故,自己也没有上过什么学,能写自己的名字还是后来村里面办夜校时学会的。但外公曾经读过几年乡村私塾,后来做了乡村小学里的教师,他以前教舅舅们读一些童蒙读物与家训家教时,母亲也在边上一边绣花一边学得了一些道理。“勤俭乃立身之本”,这句话母亲记得很清楚,也运到了实处,母亲又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母亲没有文化,但她却能说出很多意味深长的话语,现在想想,母亲真的不简单,她用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们,要求我们从小就不要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小姐”,要自己通过努力、通过双手耕耘得来的才是最有意义的。

菜园子这一块不大的地方,承载着我们长大,供给我们食物,更给予我们智慧,母亲种菜讲智慧,做人也讲智慧。她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顿感这菜园子里种出来的不仅是蔬菜,还有母亲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与浓浓的疼爱。

作者简介:罗彪,贵州安顺人。有文章见于《贵州作家》、《贵州文学》、《作家》、《晨光》等刊。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