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天地> 正文

来生愿再做你的女儿

来  源:贵州文学网      作  者:创始人    日  期:2020-12-12    

来生愿再做你的女儿

                                                         

李   淮


人家说我长得像父亲,像父亲的女儿有福气。说心里话我愿意长得像母亲。我的母亲皮肤白、额头宽、眼睛大、身材好,见过她的人都说她有几分欧美人的范儿。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是一名秀外慧中的女性。且不说她的工作是一流的棒,常常会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的业余爱好有很多种,会打篮球、乒乓球、会游泳,会写一手漂亮的黑板粉笔字板书。她打乒乓球,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做为三个孩子的妈妈,还得过当地县城学校乒乓球联赛的亚军呢。

母亲在家里面是老大,家里面轮不着她出门读书,但她一直哭着闹着要去上学。那时读书要到乡镇上去读,乡村没有公路更没有交通工具,小学中学读书时她都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自个在厨房里面用水煮点头天剩下的饭,再带点饭团,装在布袋书包里面,走一两个小时去上学,中午在学校里面拿个饭团充饥。读高中住校,一个学期难得回家一次。外公不太喜欢倔强爱读书的大女儿,母亲说,一次她从学校回家,与外公面对面走在乡间小路上,外公看都不看母亲,自顾自扬长而去;母亲张嘴要喊外公,见外公做脸做色,只好低头噤声在路边站立。

当年她是重庆大学预科生,本来可以在象牙塔里读书深造,因为抗美援朝,因为热血青年,她于1950年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她没有到朝鲜作战,被部队领导看重,在新都部队的速成中学,教一批南征北战不识字的工农干部学文化。母亲与父亲的婚姻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和褚琴,由部队领导点中的革命鸳鸯。一个知书识礼才貌齐全女学生,一个扁担横在地上不知道是个“一”字黄土梁子上的农村人,几十年也能齐眉举案,磕磕跘跘相跟着走了一辈子。 

母亲要求自己很严格,对我们儿女的成长也很在乎。她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人和做事情,不要同别人攀比,要比,就比别人学习成绩好,奖状拿得多,先入少先队先戴上红领巾,先入共青团先入党先在党旗下举手宣誓。别人家严父慈母,我们家调了个过。“费头子”弟弟与同学发生争执,眼看要动手打架起祸事,母亲来了一个眼神就让弟弟不吵也不闹了。

我的生日,母亲必定要带我去县城中市街川剧团旁边一家面馆去吃面条。一碗面条,6个指拇大的肉丸子,面上还有几根绿色的豌豆尖叶子,又好吃又好看!现在回忆,肉的鲜嫩和豌豆尖的清淡,还在我的舌尖上飘香……

年轻的我爱美,喜欢穿花色亮丽衣服。她老是说做人要朴实朴素,不能够与大多数人的穿衣装扮不同。我参加工作了,就自作主张用自己的工资买了白底子绿色花朵的布料,准备去做件上衣。布料拿回家,母亲见了,说我穿这样的花色太招摇,坚决不同意我做新衣服。我同她顶嘴,说是我自己挣的钱买的,为什么不能够穿?气得我哭了一场,还是没有拗过母亲,母亲把我买的衣料寄给了我在山城的小姨。

在她生病住院期间,她不考虑病情的严重和痛苦,想的是因药物治疗引起掉头发,会影响在讲台上上课的形象。她总是对来看望她的教研室老师、学校领导说:我的头发,头发……她特别能忍受疼痛,癌症的晚期,那是多么痛!常人没法想像。住院一个多月,她从来一声不吭,连医生都佩服她的坚强。在生命最后几个小时,癌细胞的折磨让她失声叫喊。那会儿我们才知道,原来她一直忍着残酷至极的疼痛和病魔折磨!但她想的是有一天,她还要站在讲台上,她说的是她要面对她所喜欢的学生。她去世后,她任教的中江县公园街小学开了几百人参加的追悼会。那一天,许多家长到了现场,那一天,家长和孩子们以及她的同事们在现场失声痛哭,使我感动:我的母亲这一辈子没有白活,她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母亲48岁离开了我…… 我想,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再做母亲的女儿。

作者简介:李淮,女,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德阳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四川德阳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作品散见《散文家》《四川日报》《四川群文》《西南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晚霞报》《四川工人日报》《晚霞》《四川散文》《湖南散文》《德阳日报》等报刊。已出版散文集《风景这边独好》和《读客》。作品“芙蓉花醉东湖山”获2016年四川散文奖。2019年1月,“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报告文学入选四川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爱华章》。喜欢写作,喜欢读书,就像阳台上种花栽菜一样自然。现居四川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