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拾遗(散文)
韦世邦
三年前的今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根据组织工作安排,我将到上司镇打羊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打羊村位于上司镇东部,行政区域面积62.5平方公里,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原来的打羊村和龙泉村两个行政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全村辖41个村民小组1106户4632人,设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党员128人,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限制打羊村龙泉片区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无任何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带动,属二类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63户1498人;非贫困户743户,3134人;低保户63户153人;特困供养户1户1人。接到单位通知下沉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没有犹豫、没有报怨、没有向领导倾诉家庭的困难苦楚,诀别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和在独山县第一中学任教早出晚归的妻子,毅然决然在第一时间听从单位领导安排,随即参与到驻村队员各种物资的筹备、购买中,并且主动请缨“押送”物资到我们所驻的上司镇打羊村驻地。
到驻地后,我和一同驻村的15名队员根据省、州“应进必进”的要求,把所在行政村的农户信息按时进行采集。直观上按照“四看”和“四有”来初步确定能否进入贫困户国办系统。大家顾不上作过多的调整、熟悉,就会同村支两委同志走家入户,在短短15天的时间里,走完全村41个村民小组,最大限度对全村所有家庭户的人口构成、生产生活、收入支出等具体情况进行登记、照相,然后又通过其他群众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核实,为村、镇提供一份详实的资料。
昼夜交替流走了岁月,时间沉淀留存了信任!
“韦领导,我家老母猪死了,你快来帮我看一下怎么照这个耳标号好报保险。”电话是网格内老黄打来的。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打破这座小城的宁静,尽管各级各部门作了各种预防和控制,我所在的村还是没能逃过此劫。群众利益无小事,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的我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活儿就驱车直奔老黄家。
之前我已跟网格内的群众对非洲猪瘟防控知识进行宣传,病死的猪不能杀而煮食,也不能随意丢弃,要按要求进行掩埋。老黄家的这头母猪上个星期才生产了一窝仔猪,这样一来,看来仔猪也是保不住的了。看着一脸沮丧的老黄,我只能略作安慰便开始按报保险的要求进行拍照。“韦领导,你不要进去,里面又脏又臭,你说怎么照,照那些地方,我来照就可以了。”看着推开圈门,踏进猪圈的我,老黄赶紧拉着我说。“不用,我直接照就可以了,你照了还要转图片给我,太麻烦了。比这还脏、还臭的地方我这个农家出生的人什么没经过。”全身照,保险耳标正反面照片,以及母猪特征照,一系列照片照好以后,他找来几个群众帮忙把猪拿去指定的地方进行了掩埋。
2019年我们进行网格化管理以后,通过实地走访,我得知格内有两位空巢老人,一层砖石修建的房屋门窗早已破败不堪,只能用一面旧床单作窗帘抵抗屋外的寒风。屋内因常年用柴火煮饭、做菜而被熏得乌黑,光线十分昏暗,简易的生活用品显得十分寒酸。黄公和老伴已都是七十多岁的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成家分户,自己有三个儿女在读书,为了维持家庭开支自己也只好和妻子外出务工。小儿子尚未成家,自2018年春节过年外出务工之后,一直到现在既没回家,也没有给家中的任何一个亲人通过电话。已基本无劳动能力的黄公夫妻二人仅靠养老金和黄公在附近给人做点零工维持生计。
得知这一家三口的情况后,黄公二老成了我心中难以放下的牵挂。根据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我一边帮他们申请加固维修政策,同时给他们送去了衣服、被子和一个小型碗柜,一边帮其申请农村困难群众生活最低生活保障。几经周折,房屋窗子已改造成铝合金窗户,大门也换成防盗钢木门。为其二老申报的农村低保生活保障政策终于在今年5月落实。如今黄公夫妻二人每月可以领到512元的低保金,加上每月的养老金,基本完全满足日常生活开支,生活有了最根本的保障。根据国家政策,我又申请将该户纳入边缘户进行管理,同时申请、享受到2020年资金量化到户入股板蓝根加工项目分红政策(894.3元/年)。在危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没有落实之前,每次入网格走访的时候,我都不敢多往他家多看一眼,不敢在他家停留过长,总觉得自己对不住这两位年迈的老人,现在终于踏实。我们尖刀排排长下组走访到黄公家,得知其家庭情况后,动情地对我说:“我们就应该帮助这样的家庭,帮助实实在在有困难的群众,群众心中都有一杆称,我们要让群众心服口服,让群众知道我们是来为他们办实事的,这样他们都会感谢党,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这才对得起我们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工作,真正体现我们脱贫攻坚的行动内涵。”
2020年春节,陪同妻儿到南宁岳父家过节的我一边下传上司镇、上司兵团下发的各类疫情防控通知、文件,一边跟尖刀排领导汇报各网格上报的返乡人员数据,制定宣传防控方案,春节绚烂的烟花没有让我的心欢愉起来。
疫情就是命令,假期未结束,我顾不上一年才有时间带妻儿回去陪一次的岳父一家,催促妻儿收拾东西即刻驾车返回独山,在回来的路上,都没拐个弯去距离下司高速匝道仅有7公里的老家看一下已过古稀之年的父母、哥嫂、侄儿、侄女、侄媳及刚出生不久的侄孙。一路颠簸,回到家没来得及作过多的调整,第二天早上我按要求出现在尖刀排的办公室里,挨个办公室收集各种数据和传达上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紧接着利用网格内的微信群和下组相结合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逐户发放、张贴防疫宣传资料,了解家庭务工人员返乡情况,建立村民务工返乡台账及现有人口居住情况台账,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本村的疫情防控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0年元月13日至元月17日,由四川农业大学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及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组一行72人,分为重大政策措施或典型项目检查组、东西部扶贫协作组等7个工作组同时开展工作,东西部扶贫协作组以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核实开展,资金查看资料与项目点实地核实和入户访谈开展,5个入户调查组对独山县8镇25个村入户调查。通过三天半的资料查阅、座谈访谈、入户调查、问题复查、项目实地检查、脱贫攻坚成效视察等工作和环节,于元月17日下午召开反馈会,对独山县贫困退出总体评价:在脱贫攻坚中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较高。独山县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20年7月21日至8月5日,三都县普查小组对独山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普查,在对各种普惠政策的检查、实地入户询问登记录音中,检查组对独山县所做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和肯定。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我用热情和汗水记录着我的工作,得到村、镇同事领导的认可,2018年、2019年年度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等次。回首走过三年的岁月,我从没说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有的只是对在性格形成时期不能过多陪在儿子身边和一边忙于教学、一边忙于照顾儿子的妻子在家独挡一面愧疚以及对家中年迈父母的深切牵挂。
而今的我已在打羊村这片土地上经营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有人说用一年的时间做终生难忘的事情,三年来,难忘与否唯有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体会。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能参与到扶贫攻坚这一历史伟业中,付出再多的辛苦和努力,都让我感到光荣和自豪。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我已作好准备,随时闻令而动
作者简介:韦世邦,贵州独山人,执过教鞭,热爱诗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