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实文学> 正文

瓮溪:茶在山上梳辫子 || 田儒军

来  源:贵州文学网      作  者:创始人    日  期:2021-01-21    

瓮溪:茶在山上梳辫子


田儒军

 

引言


瓮溪镇脱贫攻坚诞生的农旅园区四张牌:鱼在汤家子(汤家坝鱼塘),云在三星照镜子(三星水库供水网),水在联盟猴子(猴子沟景区),茶在山上梳辫子(万亩茶山)。



太阳当顶热辣辣,不见主家来送茶坡上发芽,茶水还在河底峡

瓮溪福禄寿公司的茶叶技术员“黑皮”来了,他不太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唱山歌逗逗他是每天的常事,他似懂非懂的样子,让大家很开心。

2020年412日,瓮溪镇大寨村打草坪茶场,中午休息时,一大群薅草的妇女坐在公路路肩上,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午饭,喝着茶水,玩着手机,摆些浑浑素素的龙门阵,也说些家长里短。40多个人呢,像公路的人体护栏。“黑皮”到场,护栏成墙,“黑皮”爱与她们开玩笑,她们也爱和“黑皮”开玩笑。“黑皮”名叫芮利平,浙江湖州人,今年60岁,因皮肤黑,和非洲人有一比,但为人随和,人人皆呼“黑皮”,或者嗨皮,竞不知其真名,见面老远就喊“嗨~”。黑皮也跟着“嗨~”,笑眯眯的,一点都不生气。

“黑皮”问,你们唱的什么山歌?妇女们齐声说,老板,在唱你狗夹呢?这么大的太阳,你都舍不得买点饮料给大家解渴,这山歌是要你去买饮料,哈哈哈——。

黑皮又问,哪样叫“狗夹”嘛?套狗的吗?我车上没有“狗夹”,哪里有卖的?

又一阵哈哈声!

“黑皮”感觉可能又是遭戏弄了:“笑你个脑壳!我看你们吃饭还差点味道,不香,我来给你们加把糠。”“黑皮”用学到俏皮话回击。

“黑老板,你们过的是小康生活,你们才专门吃糠哟,哈~~~”妇女们又搬回一局,开心地大笑起来。

“黑皮”来瓮溪2年了,他说,这里的老百姓幽默,爱说“你个脑壳”,这句话在这里很神奇,不管什么场合,只要来一句“你个脑壳”,他们就能跟你打成一片。

“黑皮”又问,“你个脑壳”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边人都爱说这句话?

我说,这个问题很含蓄了,意义多关,通常指代非分之想或过分那类,表示婉拒或者否定。比如你想占点什么人的便宜,想跟人亲热,人家很羞涩,就会说“想你个脑壳”;又比如做事不理想,“做你个脑壳”;想吃点好东西,“吃你个脑壳”等等,多半是玩笑话,很轻微的责怪话。

“黑皮”就站到茶垄上检查薅草质量,一眼见几沟铲翻的草蔸蔸未抖尽泥巴,就对着那些工人们吼,“唱你个脑壳,笑你个脑壳,薅你个脑壳,这草蔸蔸不抖干净泥巴,草不得死,抢肥料,茶叶长你个脑壳!”

“头顶太阳大,晒死草头王,众亲来草,汗水滴成行。老板发工钱,明天去赶场,买台电动车,再买新衣裳。穿起正合适,茶山逗情郎。哈~~~”。山歌又起了!

“哈~~~”妇女们群起轰笑。“黑皮”是个开心果,走到哪里都会迎来笑声。

“大家笑归笑,做归做,要当成自家的活路做,你们要马上整改,这几沟是哪个薅的,我是晓得的,如果偷懒,不要怪我下次不喊你们了!”代班的马荣发话了,像定海神针,场面一下子安静了。

马荣是大寨村的监督委主任,67岁了,曾经当过30年的村支书,虽然现在不是支书了,但人们仍习惯称他“老支书”。20193月,瓮溪福禄寿公司聘请当茶山管理员,他熟悉每丘地块,熟悉每个村民,当然每个村民都熟悉他,知道他说一不二。

“太阳起来步步高,男女老少把草薅,一字排开薅起来,又是唱来又是敲。锄头要直不要翘,莫拿锄头来撑腰,锄把撑断不要紧,撑断腰杆难开交。”“噢!莫要以为只有你们会说会唱,话不多说了,开工!”马支书一声令下,人群向四方山坡散去,有些人故意拖着锄头走,锄头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像是一种抗议。

“这些地方太适合种茶了,海拔1250米,从九月到第二年四月,基本上每天早晚都有雾,种茶是真正的云雾茶!冬天要雪凝封山半个月,原来这几山几岭全是茅草,所以叫打草坪,雪凝过后的虫草最值钱,村民们就来满山找虫草,挖虫草,挣点盐巴钱。虫草是有灵性的,要逢有缘人,不是人人都能挖到虫草的。”马荣说起打草坪如述家珍。

“我们原本没有计划在这里发展茶叶的,镇里面张进亚书记、袁毅镇长带领我们来考察时,雾浓得化不开,能见度只有10来米,我们看见路边到处是狼毒草,又听到马支书说这里还生长虫草,就决定要在这里发展茶叶。要将最名贵的黄金牙和黄金叶栽在这里,有狼毒草生长的地方宜栽茶,能长虫草的地方肯定出好茶,还有云雾天较多,那就是出高端精品茶的地方。”“黑皮”说。

20183月,“黑皮”来到瓮溪镇,曾想打退堂鼓。他有恐高症,开车走山区公路心里着慌,每次到茶区都头痛恶心,一次次提心吊胆,一次次适应,到了20193月底,终于克服了恐高症,生活归于正常。虽然生活归于正常,但还不能完全做到和村民一样自如,尤其是到联盟、大寨、山峰、上坝、大林5个村的茶区,上下班都会遇着浓雾,非常危险,将万亩茶园巡视一遍要2天时间。他说,早上顺着山龙挂壁路、穿云海上回公司溜盘山路、冲雾浪,对于来自平原的人来说,每天体验“腾云驾雾”,简直惊险万分。

“黑皮”虽说是公司管理员兼技术员,但一点都不像其他公司的那些蓝领或白领,他属于“黑领”。如果不是因为他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暴露他是个外地人,你从形象上看就和本地农民无异,团团脸,胡子拉碴,中等身材,肩膀宽厚,迷彩外套沾满泥巴,高统胶鞋。皮卡车货箱里装着肥料,车内泥巴半寸厚。他说,每天拉茶苗、肥料、工具,顺路带工人上下班,没有时间洗车、修车,左前门耸拉着关不紧,右前门被岩头撞凹进去一大片,前保险杠也是扭曲的。每到一片茶园,他停车,从货箱里扛上一包肥料,扛进茶地里。他说,看嘛,全是些妇女在干活,老人家居多,我不送到地里,她们扛不动呀,这一包有100斤呢!

瓮溪镇2018年新植茶8000亩,春秋两季施肥,一次施肥,每亩硫酸钾8斤,有机肥40斤,油粑50斤。这些肥料都是黑皮在转运,起垄、栽茶、施肥、剪枝、采摘他都要到每个现场做示范,确实无比辛苦。

为了让本地人掌握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树立信心,县里每年组织一线茶叶管理员到江苏常熟学习。2019年917日,马荣被派到常熟去学习,全县一共42人参加培训,他是年龄最大的人,在思南县挂职的副县长王晓东亲切接见他们。通过参观学习,马荣意识到瓮溪的优势是地理好、气候好、茶叶品质好,劣势是缺技术。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学好技术,不让年轻人笑话,“老支书”不能服输,一定要学“新技术”,老党员依然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力军。他的孙女在上海读大学,被他的决心感动,马上买来智能手机,教他用微信,帮他建立“茶山务工群”,他每天在群里安排工作,乐在其中。他说,如果不是茶叶公司聘请他,他的“老人机”将会用一辈子,现在群里有50个人,另外还有20几个用“老人机”的老年人没有在微信群中,每次安排活路都要逐个打电话,很麻烦。他正在言传身教,让他们去换成智能机。

是的,老支书马荣是个赶潮流的人,他悄悄和我说,智能机上还有许多新玩意,比看电视强多了,防老年痴呆呢,跟着潮流走很重要,要不然就落伍了。他还说,茶叶公司这钱是赚得的,去年他经手发出去的工资就有65万元,土地租金没有经过他的手,但算得出来,大寨村2500亩茶山,一亩最低200元,租金50多万元了,这个可是没有花任何代价就得的钱了,光是打草坪这一片荒山,就将近30万元,发展茶叶太对路子了。才一年时间,大多数工人就买了电动摩托车,才花一个半月的工资。我买的是电动三轮车,可以拉300多斤,那些看见我这个要70岁的老汉都在开电三轮,他们隔一场就去买了6辆。我晓得的,我们高海拔4个村的茶区工人买了150多辆车了。现在我这支队伍每天就是一个车队,没有人走路上茶山了。

2020年3月,县委书记刘云成率茶桑局到大寨村视察,镇党委书记张进亚汇报大寨村产业结构调整时说:瓮溪镇原先是烤烟学大寨,这个村原先是烤烟大村,每年40多万斤烤烟收入500多万元,全镇最棒;2018年以来转向种植茶叶,现在已发展2500亩高端茶、精品茶,5年进入丰产期,按最低每亩产20斤干茶,他们亩产值就达2万元,一个村就有5千万产值。

县委书记刘云成一路走来,看到瓮溪山山岭岭都是茶叶,很震撼。刘书记表示:瓮溪镇抓茶叶产业,这个路子是对的,要坚持。同时他又叮嘱村支两委:你们要努力,争取让全县茶叶学大寨!

马荣说,县委刘书记的嘱托让我们既自豪又压力倍增,但我们有信心后发赶超,让全县茶叶学大寨。



时间回朔到2016年6月,浙江湖州,旭东餐饮公司的某个雅间,旭东公司老总们和家人坐着喝茶,聊人生,聊生意,杨永明语重心长地对儿子杨旭东说,我的身体不行了,在建筑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喝酒应酬,把身体搞垮了,我想退出建筑业,找个生态好的地方,搞点低风险的产业打发时间,养养老。大家表示赞同,纷纷商量到哪里去发展,人人都想到了贵州,想到了茶叶,公司每年业务联系要买贵州几百万元的酒和茶叶,发展茶叶风险低。

“老板,我叫廖建红,我冒昧推荐您到我的家乡去发展茶叶,我家是贵州思南瓮溪镇大寨村的。”站在旁边很少说话的服务员突然说话了,礼貌而又谦恭。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这个廖建红身上,杨旭东示意她继续讲下去。从小学到中学都要求写“我的家乡”这篇文章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我的家乡在多彩贵州,桃源铜仁,古郡思南,红色瓮溪,位于思南县与石阡县交界的地方,那里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75%,年均气温1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别适合养老居住。9月到第二年4月早晚有雾,像人间仙景,特别适合种云雾茶。目前只有传统农业,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种植水稻玉米,养猪牛马羊鸡,山上产虫草。路边井水直接喝,不会拉肚子的。曾经靠马帮出山贸易,现在公路已经寨寨通,轿车已经进村入户。村民很醇朴,爱唱山歌爱开玩笑,没有鸡鸣狗盗之徒,不排外不仇富,不偷懒,不惹祸,老板们放放心心去发展,安安心心去发财,机不可失。”

“小廖真不错,把家乡说得头头是道,你可以当家乡的形象大使了,你说你们那里的人爱唱山歌,你会唱山歌吗?”杨永明问道。

廖建红明白,这是在考验她。她说,那我唱个山歌吧,《五杯茶劝郎》,我们家乡的花灯调子,劝人行善的。

“一杯茶劝郎,发奋读文章,一笔题上龙虎榜,四海把名扬。

二杯茶劝郎,劝郎要贤良,莫让官司来身上,费银又费粮。

三杯茶劝郎,切莫上错床,色字头上一把刀,家破又人亡。

四杯茶劝郎,切莫进赌场,银子钱米谁不想,挣钱要正当。

五杯茶劝郎,莫在世上狂,争强好胜惹祸端,谁有好下场。”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雅间里响起了掌声,杨旭东说,冲着你们的山水,冲着你们的山歌,冲着你们的茶文化,我们到贵州,到你家乡发展,这事定了!

家宴结束后,廖建红打电话给村支书,从村支书那里要到了瓮溪镇镇长袁毅的电话,她向袁镇长介绍了旭东公司的情况,汇报了旭东公司家庭宴会的事情。据她所述,杨旭东在浙江拥有多家企业,业务涵盖高速公路建设、农业开发、餐饮娱乐等行业,其中她所务工的地方,旭东公司名下仅服务业一项就占地10余亩,每日营业收入10多万元,实力强大,不是皮包公司,建议瓮溪镇招商引资,引进旭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瓮溪发展。同时将杨永明的电话号码发给了镇长袁毅。

其实,要不要来贵州发展,旭东公司也还在犹豫中,因为有江西、广西、湖南、湖北,以及本省石阡县也在邀请他们去发展。就在他们举棋不定之际,镇长袁毅与杨总取得了联系,向杨总发出了考察邀请,并隔三叉五地打电话联络感情,介绍瓮溪未来的发展前景。他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几年时间内,瓮溪的区位优势将会显现,一是交通便利,计划2019年竣工的塘头至本庄二级公路贯穿全境,计划2020年通车的湄潭至石阡高速公路过境18公里,出口距镇政府1公里,计划2023年通车的德江至余庆高速公路有一条互通公路直达集镇。二是土地充裕,国土面积132平方公里,宜茶宜果土地面积6万亩。三是立体型气候,450米至800米低海拔村与800米至1250米高海拔村有一周左右的季节差,便于劳动力调度。四是劳动力充足,全镇总人口3万人。五是森林覆盖率70%以上,空气优良,宜居宜农。六是水资源丰富,过境河流1条,境内发源河流4条,旱涝保收。

经过一个多月交流,旭东公司决定到瓮溪镇实地考察。20167月,杨永明代表旭东公司来瓮溪实地考察,书记张进亚、镇长袁毅双双陪同。经过上千公里车旅行程的杨永明一行显得有些疲惫,在上坝片区转一圈后,似乎没有找到感觉。第二天,副镇长陈毅和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师蔡余洪继续带领杨永明一行考察,他们沿着高海拔山脉考察了考察了上坝田、山峰、大寨、联盟、竹山、汤家坝、三星和瓮溪社区马家山。确定在瓮溪社区马家山组和杨山湾组先建1000亩生态茶示范点,带动瓮溪镇茶产业发展。在三星村文化广场,杨永明被三尊塑像吸引,蔡余洪介绍,那是福星、禄星、寿星,三星村由此得名,系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村。

杨永明心里一震,沿海一带好多有钱人到贵州买房居家养老,不就是为了享受贵州空气之福和天然之寿吗?我今天居然在这里遇见一个三星村,遇到了三尊神像,这是上天对我的暗示,是对我余生大业的安排。他停下脚步,对陪同人员说,定了,我们投资瓮溪,注册公司就叫“贵州省思南县福禄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福禄寿”公司成立后,大家在深山里看见了“浙江速度”!

2016年发展社区马家山组和杨山湾组和桅杆村董家山组等共3000亩茶叶。

2017年发展果树7000亩,其中基地3000亩,无偿供苗,群众自种4000亩。

2018年新植茶园8000亩。

2019年,投资1000万元开发占地百亩的小龙塘,打造种养一体化实验基地。

现在该公司拥有四种高档茶,分别是吉白400亩、金香玉800亩,黄金芽800亩,黄金叶4000亩,白茶5000亩。另外还有纽荷尔脐橙7000亩。

2016年以来,公司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现在每年发当地群众工资800多万元,土地流转金300万元。同时该公司还帮助25个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年帮扶4000元。遇到临时困难亦慷慨解襄,经常1000元、2000元的给予临时救助,很多家庭都得到过公司的爱心帮助。公司日常管理每天280人上班,今后到丰产后,采茶期间每天要1.5万人。

“福禄寿”公司仅用4年时间就成长为市级龙头企业,下一步将投资2千万元建设百亩厂区,修建总部办公楼、茶叶加工厂和以茶叶水果为主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再用2年时间成长为省级龙头企业。

“福禄寿”公司老总杨旭东说,我们公司与农民是“有福同享,共同富裕”的关系,茶山和果林5年成长见效益后,我们对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户返包到户,由农户负责管理和采摘,公司负责收购和销售,让农民利益最大化,每亩轻轻松松有2万多元收益。

现在行走瓮溪,时不时会有山歌飘飞。

这边山头唱:

太阳出来照山头,

茶叶长得绿油油!

薅了杂草上肥料,

年年收成有盼头!

那边山头和:

一把薅锄挥上天,

草一边来苗一边!

里来了茶老板

富一边来乐一边

哥哥从此不刹广

早晚夫妻得团圆

老人细娃得照看,

千放心来万放心。

作者简介:  田儒军,男,1970年2月生,土家族,贵州省作协会员,鲁院民族班21期学员,现任思南县文联副主席,思南县作协常务副主席。著有散文集《周家桠记忆》,曾获贵州省第五届乌江文学奖(刊物奖),铜仁市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