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天地> 正文

大山里的梦想

来  源:贵州文学网      作  者:创始人    日  期:2021-06-06    

大山里的梦想(散文)


  胡新平


      5月29日,编辑部一行五人,应陈薛州的邀请,来到了陈薛州的家乡——石阡县聚凤乡黄泥坳村。由于他所在的黄泥坳村地处大山深处,比较偏远,导航定位不准,他只好开车到聚凤街上接我们,见到他那一瞬间,我以为他是陈薜州的司机,跟他联系的同事告诉我说,他就是陈薜州本人。
       他一米七左右的个子,五官端正,眼睛不大,皮肤黑油油的,头发边缘有少许的银丝,穿着一身迷彩服,看上去四十岁左右。
       他把我们接到村口的一个农户家,告诉我们说,这是他哥家,他自己的家因五月十五号那场自然灾害,房子被大风吹倒的古柏树压垮了,不能住人,他和他母亲只好借住在他大哥家。
       你们大家就在这里将就住一晚吧!他说道,一脸的歉意。
       我们一行人围着一个冬天取暖的炉子坐了下来,我问陈薛州,你是退伍军人吗?他说不是。我又问,你是村干部吗?他说不是。我说,那你是马屯河景区项目承包人?他说也不是,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景区开发的发起人。他那平淡的回答,让我们一行五人都感到惊讶!我们五人不约而同地都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盯着他,既不是村干部又不是项目承包人,那他是为了什么呢?我问他,那你平时跑来跑去这些费用和来这里参观人员的接待费是村委会或乡政府出吗?他说不是,都是自己出。我问他,那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呢?他说他们村是国家命名的第一批传统村落,他只是想为这个家乡做点儿事情。我们一行人都被他这些朴实的语言感动了,甚至是有些激动。我们同行的一位同事是搞美术的,他当场承诺,亲自为陈薛州本人画一幅肖像。
       我们七嘴八舌地问了他不少问题,他都回答得津津乐道,说起他们村里的古银杏古柏古院落和马屯河峡谷的景点,什么龙潭瀑布、莲花瀑布、娇娇滩瀑布、天生桥瀑布、石龙景观、张果老石像、白虎洞佛像、平安营盘、溜沙田园、观音阁、字库文笔等等,他更是两眼放光,眼里满是自信与自豪。
       他一边向我们推介着家乡的景点一边安排他母亲和嫂子做晚饭,不一会功夫,他的母亲和嫂子已经把晚饭做好了,一桌香喷喷的农家菜摆在我们的眼前,有鸭子火锅、腊肉和香肠、炒青菜、虎皮青椒等,看到菜上桌子,他就跑到被古树压着的自家房里,用饮料瓶装了一瓶自制的金刺梨养生酒。据说这泡酒的金刺梨是他和朋友从外地引进来的,在村里建了金刺梨种植基地,品质还不错,但因规模不是很大,找不到销路,自产自销又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持,只好放弃,改做了观光农业。
      大家边吃边聊,十分开心。
      观光油菜园建在溜沙,那是偌大的一片月亮田,十分壮观。油菜花能给当地增加一道亮丽的景,油菜籽还能榨油创收......
      说着说着,陈薛州眼里的那道光突然消失了,他皱起眉头,有气无力地对我们说:可惜只见到了油菜花,油菜籽是没有指望了!被这场无情的自然灾害给毁了。
      听到这里,我们的心也沉重了起来,感觉桌上的美味佳肴也索然无味了。
       陈薛州是个很精明的人,察觉到自己的话题影响到了大家的情绪,突然话风一转,举起了酒杯说:你们大老远的来到这里,辛苦了,我敬你们大家一杯,欢迎你们以后常来。于是,气氛又活跃了起来。
      就餐还没结束,陈薛州就在安排第二天的生活了,大声对他嫂子说:明天早上留一只鸡别放出去,杀了做中午的菜。
       别杀鸡了,吃点蔬菜挺好的。我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陈薛州和他嫂子仍然坚持着,我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晚餐结束后,陈薛州带着我们在村子里走了一圈,看看那些被大风刮倒的古树和受灾的民房,还有古时候留下来的古院墙和碑文等等。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村里的夜很静,空气清爽无尘,让人心旷神怡。
       逛了一圈回来,大家便坐在院坝里聊天,陈薛州又打开了话闸子,他说得最多的还是马屯河大峡谷里的那些天然的自然景观,说有个石头长得很像一个背着背缕的人,当地人就把这个石头取名为张果老采药;说溶洞里的岩浆滴成了佛像;说石头长成了长龙等等。他一边说一边翻着手机里保存的图片给我们看,确实长得很像,我们都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聊着聊着,时间就到了十一点多了,可能是白天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晚饭后又在村里走了一圈,我感觉有些疲惫,我们两个女士就先去休息了。他们几个男人还坐在院子里,一边聊天,一边用花生下着酒,继续聊着马屯河大峡谷。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我起床开门,就看见陈薛州和他嫂子已经起来了,我就站在大门口跟他嫂子聊了一会,他嫂子告诉我,说陈薛州跑马屯河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已经十几年了,像着了魔一样,跑上跑下,到处游说,推介马屯河大峡谷。有人说陈薛州是疯子,是傻子,不务正业,把家都折腾散了。陈薛州本来是有老婆和工作的,为了马屯河,他把工作辞了,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马屯河上。家里穷得锅儿当罄敲,吃了上顿无下顿,老婆不甘忍受这种苦日子,不想再看他折腾,就跟他离婚了。现在他一个男人,做饭炒菜也不在行,他经常带人来这里参观,做饭炒菜自然就都落到了我和婆婆身上,婆婆年纪大了,只能让她打打下手,烧烧火什么的,主要是我来做。
       陈薛州的嫂子真的很优秀,不但出力还要出油盐材米菜,做的饭菜特别的爽口,头天晚饭我们都比平时的饭量大了很多,我居然吃了两大碗。这一家子的淳朴、善良、和谐,真的让我很感动。我问陈薛州的嫂子:陈薛州把自己的家折腾光折腾散了,还来让你也跟着一起折腾,你就没有怨言吗?
       她非常肯定的回答:当然没有啊!我能理解他,他这样折腾,并不是为了他自己,是为了大家,他是希望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陈薛州嫂子的话我信!相信陈薜州绝对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为了出风头!因为他本身是大学毕业,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至少养活家里是没问题的,他没有必要丢掉工作瞎折腾。
      马屯河是陈薛州的心病,是他的梦想。陈薛州的嫂子说道。
       吃完早餐,陈薛州带着我们一行人去参观马屯河大峡谷,他像导游一样,边走边向我们介绍那些沿途的景点,在路上,我问他:你是什么时候想到要向外推介这些景点的?他说是在贵州民族学院读书的时候就想到的,我问他当初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挣钱还是什么?他说没有想过挣钱,只是想改变一下家乡的面貌,想用这里天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吸引外地的人来这里旅游观光,让更多的人知道马屯河。他告诉我说,大学毕业以后,通过招聘考试,他考进了思南县的三河中学,任初中的数学教师,教了三年的书,当初是一边工作一边跑这个事情,后来感觉这样下去实在是太累了,又怕影响学校的工作,只好辞职,专门来跑这件事情,至今为止已经11年了,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就想找个媒体来帮忙宣传一下,有人向我介绍了赵主席,让我找他帮忙宣传一下,这不就找到了你们。我听到他这么一说,心里感到很沉重。陈薛州本来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为了马屯河,为了把家乡推介出去,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的日子,他风里来雨里去,在马屯河大峡谷艰辛地无怨无悔地跋涉着。
       一个普通农民能有如此博大的胸怀,我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形容陈薛州了。我衷心的祝福陈薛州,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能够伸出援手,早日打开马屯河大峡谷那扇尘封多年的门!
      从马屯河返回贵阳已经数日了,但马屯河大峡谷仍在我的脑海里闪现着,我不是作家,更不是名人,也很少写作,但这次是真的被马屯河美丽的峡谷风光打动了,被陈薛州的这种执着打动了,于是便情不自禁的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陈薜州其人,了解马屯河大峡谷那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马屯河大峡谷部分自然风光实景图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blob.png图片


blob.png图片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作者简介胡新平,女,土家族,遵义市凤冈人。《贵州文学》编辑部主任,贵州山地草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喜欢读书,爱好写作,闲时总是习惯在字句行间寻找点乐趣,发表过报告文学、散文等。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