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支部的红色一日游
何进
端午过后,黔东北天气凉爽。在党的一百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6月19日,白云五中党支部的三十余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乘车前往遵义苟坝、花茂村和息峰集中营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
红歌一路漫车窗
大客车向着黔东北风驰电掣般行驶,车厢里的党员们精神头十足,欢歌笑语不断。知道今天要去红色旅游地参观学习,许多党员都牺牲了周末难得的休息,不顾“有病有事可以请假”的嘱咐,积极参加到这次活动中来。特别是一些有两个孩子的女党员教师,她们“丢老弃小”,带着一腔热情毅然参加活动,家里的老老少少时不时打电话询问她们的踪迹,请示家务的做法,她们皱着眉头回答,合上手机后,又绽开笑脸,融入欢快的气氛中。
车厢内红歌不断,演唱形式也多种多样:独唱,二重唱,小合唱,大合唱……唱的红歌也很多,有《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等等,独唱的老师虽然调儿不是很准,唱词与伴奏也常有超前或滞后现象,但激情的投入,依然赢得大家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党员教师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一位家长知道了,表示支持。借给老师一套移动音箱,供老师们使用,以利于增强活动效果。
在大家的欢歌笑语中,苟坝在远处的青山中显现出来……
苟坝的凌霄花
苟坝的四面青山环围,中间是一片开阔的旷野。我们来到苟坝会议召开的地点,这里已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苟坝会议是在几间木屋合围的一个小院里举行的。来自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旅游团队络绎不绝,几百人在那间小院里进进出出,虽然有些拥挤但还是井然有序。
我们白云五中的团队也加入到那股粗大的人流中。我们观看了木屋里的简陋的家具:木柜,木床,开会用的木桌,坐的木凳木椅,悬挂在角落的几盏马灯……随后,我们三十一名党员在那个并不宽敞的小院里,面对党旗,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
从小院出来,我看到旷野里,小道边,高大青翠的树木上,盛开着一种红黄相间的鲜花,很是耀眼夺目。我不知这是什么花,便去问身边的导游,导游很热情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哦,原来这就是诗人舒婷在诗中提到的凌霄花。我不禁又产生联想:共产党不就是那一棵棵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么?葱茏长青。老百姓不就是那一枝枝攀援在高树上的凌霄花吗?向着蓝天,节节攀升,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毛泽东小道上和马灯
在红军的长征史上,遵义会议远比苟坝会议有名。但在实际意义方面,苟坝会议丝毫不逊色于遵义会议。因为苟坝会议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组成了新的“三人团”,完成了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秘闻录》中提到的“担架上的密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中的领导地位;另一件是毛泽东成功地阻止了红军攻打打鼓新场的决定,避免了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一九三五年三月十日,中央政治局在苟坝召开会议,决定去攻打由国民党中央军防守的打鼓新场。毛泽东考虑到对手是实力雄厚的中央军,而不是如一盘散沙的“双枪兵”黔军,就表示反对。但是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少数服从多数,攻打打鼓新场的决定还是确定下来。
是日深夜,毛泽东十分不安,在自己住的木屋里紧蹙眉头,左右徘徊,大口地,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纸烟。终于,他在桌上的一个土碗里摁熄吸了一半的纸烟,披起大衣,提起悬挂在屋顶的一盏马灯,沿着那条蜿蜒迤逦的土质小路,向着1.5公里外的周恩来的住所走去。
经过一夜的促膝长谈,他说服了周恩来。第二天召开政治局会议,他又和周恩来说服了政治局的其他同志。与会人员联系最新的情报分析,改变了起初的决定。中革军委发布了《我军不攻打打鼓新场的指令》,避免了中央红军遭受重大损失乃至全军覆没的命运。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和我的党员同志们行走在这条小道上,路边是欢歌跳跃的小溪,是着地而垂的柳条,不远处是灿烂耀眼的野花,是排列有序的农舍。我们深深地感悟到:这盏马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这条小道,通向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前程。
乡愁小路
在枫香镇的花茂村,有一条泥埂小路,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乡愁小路”。这条小路虽经过修葺,比原貌宽敞了许多,但旁边的泥土墙,泥土墙上的绿草和娇艳的月季,依然保持着原始风貌。
2015年6月16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步的时段,习近平同志走进花茂村,调查走访,慰问群众,受到花茂村群众的热烈欢迎。
总书记和人民心连心,当习近平同志走在这条小道上时,他对四周群众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这句话,永久回响在花茂村民的心间,也永久萦绕在遵义人民和贵州人民的心间。这条小路,也被人们习惯地称做“乡愁小路”。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共产党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同志年轻的时候,曾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所以他这次来到花茂村,在这里找到了乡愁。
习近平同志走访了花茂村的多户村民,在“红色之家”与村民们促膝长谈,喧寒问暖,鼓励村民们努力奋斗,快步奔小康。
他还去酿酒人家走访,到陶器人家察看,鼓励他们酿出优质美酒,做出精美的陶具。
行走在乡愁小路上,我不禁思绪飞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毛泽东小道走出,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新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带领人民群众从乡愁小路前行,向着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奋发迈进。
我们心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知识竞赛
我们一行人结束了苟坝村和花茂村的参观学习,又乘车到息峰集中营接受红色传统教育。
在一个广场上,学校支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大家席地而坐,对出题人的出题举手抢答。党史知识涉及几个时期,知识点覆盖面广,有一定的难度。但大家兴致勃勃,积极举手,踊跃抢答。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表情各异:有的人临阵紧张,有的人胸有成竹,有的人面无表情,不知他有何所思……比赛开始后,有抢答正确的欢呼,有抢答出错的遗憾,有对胜利者的由衷赞誉,有对失败者的善意指点。整个抢答过程,始终欢呼声不断。夕阳下山的时候,优胜者凸显出来。抢答赛在众人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结束。我们的红色一日游也圆满结束。
回程的时候,党支部书记黄晖在汽车上对这次红色一日游作了总结:他强调了这次红色旅游给大家带来的启示和意义,分析了我国的发展前景以及在当前形势下与周边国家的微妙的关系。结合学校具体工作,他希望大家立足岗位,潜心教学,为学校的发展前景出谋献策,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何进,贵州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纪实文学会员,《青年文学家》总会宣传部副部长,《贵州文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