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这成了中国人难以割舍的依恋,每年的春运大潮都令人印象深刻,号称人类最大规模的迁徙。
小时候是最期待过年的,因为只有过年了才能杀年猪,才有很多平时吃不到的美食。长大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以前很多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已经走上了老百姓平常一日三餐的餐桌,成了平时生活的标配。过年从以前的追求美食变成了追求年味。
过年一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部分,年味一直在我们心中荡漾。那么你记忆中的年味是怎样的?是大扫除,是贴春联?是放鞭炮,是收压岁钱?是穿新衣服,是团圆饭?如今,我们许多人都感叹,年味好像淡了很多……其实,年味没有淡,只要人情味在,年味就在。长大后,为了求学,高中到州府所在地凯里、大学到省城贵阳、研究生到陕西·西安,工作到江苏常州大学,虽然离家越来越远,但对家的牵挂始终不变。
“故土难离”。为了照顾高龄多病、在常州呆不惯又重回凯里的父亲,2013年,我就从江苏常州来到了瓮安工作,不想父亲2014年就因病辞世了,我回来得真是“及时”,至少陪父亲好好过了一个年,也陪父亲走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这是千金都难以换取的,父亲走得还基本算无牵无挂,唯一的遗憾就是我没有成家,他好想看到开枝散叶。
父亲去世后,我于2015年3月就来到了瓮安最偏远的乡镇珠藏的荣院村驻村,一干就是六年多七年。在脱贫攻坚一线奔波,让我忘却了“父母双亡”的悲伤。到了过年,要不回凯里姨妈家过年,要不就跟群众过年,虽然我“孤家寡人”,在哪里怎么也是过年,但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觉。
让我重新找回“家”的感觉是我的爱人彩云和她的家人,我始终心怀感恩、如同家人般对待彩云和她的家人,不离不弃、不瘟不火、不卑不亢,这也是我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2021年10月23日,驻村七年,百姓小康,我也终于“脱贫”结婚了。按照风俗,我这个湖南女婿头年要去女方家过年、拜年的,但2022年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开始说是三分之一的人才能放假、后来虽然只是要求值班,但值班纪律要求特别严格,我们文联人少,每天两人值班,每人都要排两天班。就这样,我就有了3天不一样的年。
“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1月31日,“大年三十”,在即将踏上湖南拜年之行的前夜,风雪难得准时到位,毫不吝啬地飞扬。四点多醒来后,往窗外看去,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心想我难得的湖南女婿之行看来可能要泡汤了哦。好不容易熬到六点,起床吃完早餐后,漫步街边,街面上鲜有人迹,积雪达到十公分左右,心中的担心更严重了。
“心有千千结”,但还好没看到网上发出封路的相关通知,总要上高速路去闯一闯。在表哥的鼓励下,我们乘坐私家车,开始了湖南拜年的漫漫征程。还没走上高速,就遇到了突发情况,平常都是往石阡、江口方向走,结果遇到了拥堵情况,导航不支持,只能走另外的方向,凭空多出将近一百来公里,而且听交通广播,都匀那边的高速要到十点半才能通行。真是让人措手不及,突然之间,天塌地陷,感觉一直很期待的湖南之行可能真是悬了,到时已经提前前往湖南的爱人彩云会不会心生埋怨,怪我光顾了工作、没有按照她的要求提前请假呢。一般情况下,彩云很善良贤惠,很能体贴理解人,但有时固执起来十分的可怕。但我十分能理解她,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人,平常我们都是善待别人,对别人都是千般迁就、百般忍让,但一旦别人太过分了,我们爆发起来,自己都觉得可怕,而且还往往一根筋,非要弄个清楚明白。
“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心怀忐忑,踏上高速。从瓮安到福泉短短的行程,走了一个多小时,这还多亏了交警一路警车开路才走动的。满怀信心的表哥也心有戚戚然,灰心丧气地说,“如果到了凯里,去不了湖南,看来只好跟你去凯里过年了。”经过一再打击的我,反而看开了,我反过来安慰他:“到了凯里,我妹妹就在大十字,她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去妹夫家过年。在去湖南的一路,走到哪个县份我都有亲戚朋友,走到哪里算哪里。毕竟我的父亲当年十个兄弟姐妹,散布在黔东南各个县市。”表哥他们惊叹于我父亲有十个兄弟姐妹,对于“前途”的担心就减轻了好多。一路前行,闯过凯里,风雪渐小;经过贵州的台江、剑河、三穗、镇远、岑巩县,一路上都是风雪依旧;过了铜仁的玉屏,就进入了湖南地界,先后经过新晃、芷江、怀化、溆浦、新化、冷水江市,才终于到达目的地:涟源。
“大年三十别样年”。到了涟源,天已黑。稍作停留,赶紧打电话分别联系家里,看还有什么遗漏的,结果表哥家还要买酱油、彩云让我再买一包盐,幸亏多了一个心眼、打了电话,否则年夜饭都无法开席,会少了味道。买完这些小东西,赶紧驱车往村里赶。结果,到了村里,由于天黑有雾,表哥居然找不到彩云家的分路了,兜兜转转都不对。我估计表哥走过了路口,只好联系彩云,派人到路口来接。后来才发现真的走过了,只好掉头,终于在来时的路口,看到了妈妈的身影,估计彩云在忙做年夜饭才派妈妈辛苦出来相迎。告别表哥,跟妈妈往家里走去,一路上妈妈热情地问东问西,妈妈一口正宗的湖南话,我基本都听不懂,只能用心去听偶尔能听懂的词汇,连猜带蒙地回应着。结果,一到家,彩云果然在忙做年夜饭,但我期待的家人团圆的年夜饭场景没有出现,只有妈妈、彩云和我三个人过年,其他人都陪弟弟彩金去未来媳妇家吃年夜饭去了,一直等到十点来钟才回来,熬不住了的姐夫带着孩子到家立马就睡觉了,妈妈和彩云之前就早早也歇息了。家中的男丁彩金,很遵守礼数的彩丽,还有我这个女婿代表,一直围坐在火炉边,虽然很困乏,但一直坚持着,不仅是在坚持守夜,还是在坚守几千年的风俗传统,在坚守中找寻那份难得的“年味”。
“大年初一乡下忙”。在守夜放炮之后,看尽繁花似锦、烟花灿烂,我们三个也随之赶紧休息了,因为大年初一还有好多事情要忙呢。最重要的是要去给逝去的重要亲人上坟,还要去走亲访友,这突破了我“初一不出门”的惯性思维。第一个去敬拜的是外婆、外公,他(她)们的坟和我在广西富禄过世的爷爷一样,葬在别人家的土里,没有立碑,虽然道路泥泞、搞得下半身全都是泥巴,但大家都心怀崇敬,坚持走到坟前,鞠躬致敬,焚香放炮,告慰在天之灵;第二个去敬拜的是爷爷和爸爸,坟在山上,虽然有点远,但至少有山间小路,不会弄脏裤子和鞋子。走走停停,虽然每人手上都多少拿着重物,但都从来没放下,犹如2000年爸爸突然辞世,彩丽彩云彩金也一直在坚持着,在万般困苦中走出了各自精彩的人生,足以告慰父亲。对于这种情感,我身同感受,因为我是“父母双亡”。
父亲生前深受传统影响,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所以父亲只管在外挣钱,少了很多关心和温情。虽然我和妹妹李任秀很理解他老人家,但还是很期待父亲的关爱,我记得有一次父亲刚好从打工的大方回到凯里,碰巧“遇到”我的生日,他老人家到凯里四中去看望同为高中同学的我和妹妹,让我好感动,不懂事的妹妹却在笑话爸爸把我的生日搞错了。对于都不记得我和妹妹生日的父亲,能够想起我的生日,虽然日子没记对,但这份心意是难得的。幸亏彩丽彩云彩金有一个和我亲妈一样心地善良、勤俭持家、默默付出的妈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今我和彩云结婚,上天就给我了一份大礼,彩丽彩云彩金都说我叫妈妈特别自然、特别真挚、特别亲切,因为我打心里就把她视为母亲,我会万分珍惜重获的母爱,我的母亲已经去世三十年了,她经常在我和妹妹的梦里出现。所以,我们也格外珍惜妈妈的兄弟,我们的大舅二舅。在虎年的头一天,我们来到了大舅二舅家,舅妈们不辞辛劳,准备了很多好吃的,特别是好多湖南的特色菜诸如剁椒鱼头等等,让我们大口朵颐、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虽然我们都不抽烟、喝酒,但席间却格外热闹,因为大家平时难得一聚,特别是我这个湖南女婿,头年探亲拜年,格外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照顾,让我特别感动。虽然我的父亲是十个兄弟姐妹,但散居在黔东南各个县市,最远的么爹在成都,那么多年,由于交通等原因,从来都没完全团聚过。如今,十位老人很多先后辞世,存世的不多了。记得曾经有一年,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前,我不辞辛劳,专门坐班车去每个县市都去探望了老人们。后来脱贫攻坚工作忙起来,整天在村里,没有周末节假日,连瓮安县城都难得回来。一晃驻村工作六七年过去了,又有几位老人离世,我连去给老人送行的时间都没有,真是佩服自己当初决定的英明,总算没有留下太多的遗憾。
“大年初二接待忙”。大年初一忙了一天,原来打算初二去姨妈表哥家,一是拜年,二是感谢,多亏了两位表哥的顺风车,我们才能在疫情紧张的春节归乡探亲。还没出门,大舅二舅打来电话,要全家出动来回访,我们只好放弃原先的计划,专程在家筹备等候他们的到来。昨天去大舅二舅家,由于也有其他人去拜年,人多嘴杂,一大堆人都是亲戚,都叫表哥表姐表妹表弟,傻傻地分不清,哪个是哪家的。今天大舅二舅全家回访,正好认识下、接触下彩丽彩云彩金最亲近的亲戚。果不其然,这次没有外人,基本都混了个脸熟。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彩丽,更是反应快速、奇思妙想,想起来大家合影留恋。在她的安排和拍摄下,我们都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回忆,随后建了群。虽然我们身处贵州、湖南两地,但我们的心连接得更紧密了。我在群里发了红包,大家都乐此不疲地点击着。未婚的彩金果然出手不凡,得了个最佳,居然还是985,真是羡煞旁人。照片发出来后,我赶紧制作了彩视视频,发在群里,让这份难得的团聚时光、欢乐氛围、足足的年味,在每个人的心间传递。这次相聚,让这次的湖南春节探亲之行真是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大年初三进城忙”。原本打算初二去姨妈表哥家的,终于在初三得以成行。姨妈家真是富丽堂皇,村间的小别墅是那么醒目,看样子好像是村里的首富吧。趁着姨妈她们在准备,我在村里到处走了走,村里的房子都特别有特色,好多都是两层的别墅。主席故里真是非同凡响,条件比起我们贵州来,真是好太多了,这源于湖南人的团结和拼搏,才有改天换地的勇气、追求幸福生活的锐气。午饭后,大家谈起这两天的感受,虽然农村生活跟城里已经没有太多差别了,但总感觉有点井底之蛙的感觉。说到涟源,好多人好多年都没去过了,甚至有的人来了几次湖南都没去过。于是,大家商议下来,我们这群“土包子”决定进城去看看。一路之上,看到城乡变化都挺大的,差点连路都走错了。到了城里,东看看,西看看,也算不虚此行。
“大年初四返贵州”。2022年2月4日,涟源晴空万里,我们踏上归途,经过湖南的溆浦、辰溪、麻阳、凤凰,进入贵州的铜仁,再经过石阡、余庆,终于回到了瓮安,瓮安却是不一样的天:寒风凛冽、冻手冻脚。我2022年3天不一样的年,就此结束。虽然历经了不少风雨,但总算一切都算顺利,过了一个记忆深刻的“年”。其间,每次聚会,我都制作了彩视视频,发在群里,大家都觉得好。自己偶尔观之,幸福荡漾,余味无穷……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了彩云,咱两三观一致、心地善良、心心相印、心灵相通,是你陪我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给了我久违“家”的感觉,给了我与众不同的生活。
作者简介:李任凯,侗族,贵州凯里人,硕士研究生。原江苏常州大学在编教师,2021年调到瓮安县文联后,已提供作品参与出书3部,拟个人出书3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第十四届贵州民族文学创作改稿班学员,贵州省第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创作研修班学员。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瓮安联络部部长、《青年文学家》贵阳分会纪检部长,贵州省散文学会、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会员,黔南州作协会员,《毕节网》顾问。作品在中组部《共产党员网》《中国作家网》《文学艺术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贵州省文联官网》《贵州文学》《多彩贵州网》《印象贵州网》《神州文艺》《书香神州》《神州散文诗》《人民选刊》《人民文选》《中外文艺》《毕节网》《黔中散文》《黔南头条》《瓮水长歌》《视界瓮安》等长期发表。
主办:《贵州文学》杂志社
主编:赵朝龙
副主编:娄义华
编辑部主任:胡新平
责任编辑:胡新平 翁娟 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