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天地> 正文

贵州文学网 || 酒的妙处(散文) 胡 全

来  源:贵州文学网      作  者:创始人    日  期:2022-02-14    


    记忆中,第一次感受酒的魅力,是从文学作品开始的。


    那时候,叹儿女情长,赞英雄壮志。酒似乎和英雄是形隐不离的,尤其是侠客,腰间一定是有酒葫芦或者有酒囊的,那时,特别羡慕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迈,透着书页,似乎都能感受到酒香……

    说到酒香,记忆中回味无穷的还是母亲做的“酒”,每到冬天,母亲就会用粮食做“酒”,那工序我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隐隐约约知道,那是需要通过一种叫“药酒”的东西帮忙发酵的,“药酒”的投放非常关键,多一分则辣,少一分则酸;一切都必须刚刚好,待“酒”做好了,微热时食用,入口即化,沁人心脾!

    或许也是因为文学作品对酒的渲染吧,我对酒的感觉确实有点不一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一位外国网友说起了酒的魅力,他不太相信,于是我就给他分享了《天龙八部》里乔帮主饮酒后,使用降龙十八掌,打败众人,突出重围的视频,他简直难以置信,完全不理解地问“喝的是什么水?这么牛?”我说“不是水,是酒!”他怀疑地问“酒有这么大的威力?”……

    说也奇怪,当“酒”和“英雄”连在一起的时候,但凡读过一点书的,他就相信,那英雄喝的不是水而是酒,究其原因,或许是酒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或者是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符号与文化本身一起被继承着。

    既然酒是一种文化,那这个文化的妙处到底是什么呢?

    坊间有传,酒的妙处是“壮胆”,酒壮英雄胆,但细细琢磨,酒的妙处真的是“壮胆”吗?

    翻看文学作品里的英雄,他们个个豪情壮志,虎胆龙威,似乎都不需要用酒壮胆,却是需要用酒助兴,看《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千古英雄,分明可以用酒壮胆,却偏偏要斩华雄于马下之后,用酒助兴,甚是奇怪!

    然而坊间又说“酒壮怂人胆”,于是,好像那些做不了“英雄”的“怂人”便可借着酒壮胆,去做“英雄”做的事情!

    有一个朋友,他胆子比较小,常常自嘲自己是“怂人”一个,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也不敢主动交流,于是,他就想到借酒壮胆去给心仪的女孩子表白……结果自己大醉。

    《道德经》里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或许这句话很能道出“酒”的妙处,那是什么?是知足!酒的妙处,就在“知足”二字。

    一个懂喝酒的人,应该是一个懂得“知足常乐”的人,更应该是一个“懂分寸、知进退”的人,喝酒时“适可而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情怀,还是一种智慧。一个人面对酒的魅力,若能饮而不“醉”,那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生活中,若能用酒“助兴”且喝到“尽兴”又不至于“扫兴”者,实在算得上是“好汉”!在我的印象中,就算是文学作品里,那些喝酒知足的英雄大多都不是“凡夫俗子”,其间若有饮酒过度贪杯者,就算不上“大丈夫”,即便是“醉拳”、“醉剑”、“醉棍”,以“酒”而得,以“醉”而用,那也不是真醉,只是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似醉非醉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似醒非醒才能感受酒的魅力。

    文学作品里, “英雄”因为“知足”便成了“好汉”,现实生活中,“怂人”因为不懂得“知足”的妙处,便用酒当作“挡箭牌”,干出许多酒后失德,行为失范的事情,于是就拿“酒”做“替罪羊”,殊不知,这不是酒的问题,是人的问题,蓄谋已久,借酒行事罢了……

    文学作品里也好,现实生活中也罢,若能做到饮酒知足不贪杯者, 无论是“英雄”,还是“怂人”,皆是“好汉”。因为酒的妙处,全在“知足”二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细细想来,饮酒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作者简介:胡全,贵州毕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贵州文学》《现代诗歌》《神州文艺》《诗光芒》《毕节学院报》《毕节诗刊》《新思想文学》《华夏酒报》《湖南写作》《作家摇篮》《作家前线》《南方诗刊》《西部诗刊》《诗文艺》《散文诗精粹》《夜郎诗歌》《黔中文学》《国际诗歌网》《七星关教育》《首都文学》《乡土作家》《诗刊》《毕节文学》《东方散文杂志》《新时代诗典》《青年文学家》等刊物及微信平台。



image.png





  主办:《贵州文学》杂志社     

  主编:赵朝龙     

  副主编:娄义华     

  编辑部主任:胡新平    

  责任编辑:胡新平   翁娟   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