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天地> 正文

贵州文学网 || 拜访赵兴贵的山窝窝茶园 (散文) 赵朝龙

来  源:贵州文学网      作  者:创始人    日  期:2022-08-05    


    也许是因为自己爱好喝茶的缘故,我对茶山茶园素来十分敬重,无论是环境选择、栽种、管理、采摘、加工,乃至浸泡、品尝,都是细心活,不敬重不行。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茶泡好山好水》的散文,说的是喝茶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如果缺了这四个条件,即使是天下最好的茶叶,喝之也淡然无味。我认为,茶泡好山水,好茶好山好水好心情,是喝茶时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这四个条件,喝时茶才会有滋有味。


                      image.png                                          图为当地农户自制绿茶                                        


   

    今天我要说的不是喝茶,而是上乘茶叶的生长环境。


    去年夏秋时节,我在老家小驻的时候,就有不少父老乡亲向我说起高峰村那些山窝窝的茶地,说那些山窝窝产的白茶绿茶实在是带劲、好喝,劝我抽时间去看看。我知道他们所说的是赵兴贵、黄朝华的那片茶园,在我的记忆里,高峰就是我小时候经常去砍柴的李家坡,过去老家缺柴,砍柴都要去二三十里远的地方,要么去李家波,要么去四角山,要么去庙坝,要么去寒坡岭,但我去得最多的是李家坡,那里山场大,山套山,林深柴多,砍柴的时候选择性大一些。荒芜,荒芜!是李家坡山场留给我儿时的影像。在那些山窝窝里能培育出上乘茶园?我脑海里满是疑惑,耳朵虽然在听,心却不在焉。


image.png

图为赵兴贵加工厂白茶

   

    从人们的口中,我知道了赵兴贵、黄朝华的茶园是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创建起来的,那一抹山梁地处思南县关中坝办事处映山村与孙家坝镇高峰村交界处,有数百个大小山头,有近万亩的山窝窝。


    直到去年十月离开老家,我也没有付诸行动,返回贵阳后,自然就忘却了。

    说实话,我曾经拜访过不少有名的茶山茶园,如杭州的龙井山茶园,云南的潽洱茶山,普安的茶园,湄潭的茶园,凤冈的茶园、石阡的苔茶园等,我真的不相信,高峰那数百个山窝窝里,能培育出上乘茶园?


   

      image.png

图为赵兴贵加工厂绿茶


    今年6月中旬,因整理中篇小说集《百姓歌谣》和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又回到了老家,从回到老家第二天开始,父老乡亲们又陆续来到老屋,向我说起赵兴贵、黄朝华的那片山窝窝茶园,劝我一定要抽时间去走走,不然会后悔。于是,我便有了去李家坡看看那些山窝窝的念头。


image.png


   

    720日傍晚,我打电话给在邵家桥中学教书的堂弟赵朝权,邀请他一起去拜访赵兴贵、黄朝华的茶园,堂弟欣然应邀,说明天早上开车来接我。


    721日上午,我们一行四人乘车向赵兴贵、黄朝华的茶园赶去,我实在不相信当年的那些荒芜不生蛆的山窝窝能侍弄出上乘茶园。

   堂弟说去茶园有四条路,一是走牌坊,二是走石门坎,再是走刘家寨,四是走庙坝,走牌坊近些,其余三条路虽说远些,但看的风景要多一点。最后,堂弟选择了走牌坊,他说自己曾经走过这条路,较熟一些。


image.png


   

    这是一条盘山路,弯弯拐拐,拐拐弯弯,我们在浓淡相宜的山雾里穿行,一弯一拐都让人有疑似前无路、柳暗又花明的感觉。


    堂弟说这是一条比二十四道拐还要二十四道的山路,在这些山窝窝里,每天都有山雾笼罩。有的时候,山雾浓稠得只能目及几米,就是打开车灯,目及也不会超过十余米,碰上这种山雾,车子只能一边喇叭一边爬行,小心翼翼,目不转睛。

    据堂弟介绍,每天的山雾都要在上午八九点钟左右才渐渐地向山顶上退去,下午七八点左右又从山顶上的那些山窝窝里走出来,弥漫在整个山间。

    我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正好是九点零三分,说来奇怪,山雾渐渐地淡了起来,缓缓地向着山上退去。没有了山雾的遮掩,我们的车子并完完全全暴露给了明晃晃的阳光。


image.png


   

    堂弟说山脚下与山顶上那些山窝窝里的时令差是一个月至两个月,同样的桃子李子,山下是五月开吃,山顶上要六七月才能开吃,有的农作物则要整整晚一季。


    从堂弟神往的脸上,我读到了山顶上的那些山窝窝在他心里的神秘感。

    也许是山道岔路口多的缘故,熟悉路线的堂弟最终还是走岔了道,绕了几个山窝窝才重新回到我们要去的路线上来。回到正路后,堂弟松了口气,红着脸有点尴尬地说,时间久了,岔路太多,都有些记不得路线了。

    峰回路转,走错路是常有的事。我笑了笑说。堂弟点点头,没再说什么,更加用心的开车。

    我们在山林间穿越着,车窗外满山满岭的翠绿,让人眼爽神怡。

    近十一点,我们来到一栋半新的木房前,堂弟说赵兴贵就住在这家,把车停在院坝里,打开车门,一阵凉风袭来,真是爽极了。我下车进屋,走进我眼里的是一屋的肥料、工具等,这些都是用于茶园的。当然,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院坝边的一小块的四季豆地,嫩油油的四季豆挑逗我的食欲。在山下,四季豆早在一个月前就结束了,在这里现在才开始挂果实,不得不让我感叹山上山下气候的差别。


image.png


   

    在屋山头做活的男子见了我们,放下活走过来告诉我们,说这四季豆是赵兴贵老板种的,才开始结,并告诉我们,说赵兴贵老板去了附近茶地,要我们打赵兴贵电话。


    堂弟给赵兴贵打了电话后,不一会儿,赵兴贵便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赶了来,问我是先吃午饭还是先看茶园,我说先拜访茶园。那我们就看看附近的几片茶园吧!于是,我们便顶着大太阳,向着附近的茶园走去。

    从赵兴贵那张黑黝黝的脸上,我阅读到了勤劳朴实与精明能干,他生长在乌江畔,当过兵,学过医,最后毕业于遵义医学院,为了家乡,他放弃了在外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后,他先后任过石板滩村支部书记,赵家坝村村主任,担任大小村村干部共十六年。修建了石板滩村支两委办公楼,修建了村组公路,率领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后来,为了发展产业,为了让父老乡亲们彻底根治贫困,他与黄朝华垫资,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户以土地入股,组建公司,在高峰村建设了茶园,以辐射周边村寨,共同富裕。

    目前,茶园已发展到了一千多亩,解决了近百人就业。


image.png


   

    从堂弟口中,我还得知了赵兴贵的万亩茶园计划,这是赵兴贵的理想和追求。他说,人生在世,总得为老百姓做点事,他所要做的事,就是以高峰村为中心,辐射庙坝、石门坎、青冈坝、杨家都、刘家寨、赵家坝,把李家坡、笔架山这片大山中的山窝窝,全都建设成高质量的上乘茶园,以造福这片黄土地。


    跟随着赵兴贵,我们拜访了十多个山窝窝,有三台山、雷神庙、黄岩头、苏家坳、陆家、寨上、板倒水、百映山、筲箕湾、四口岩、困山、三角树、八只脚、映山红等,大山窝窝套小山窝窝,有的一个大山窝窝里竟然套有几个或十几个小山窝窝,给人一种窝重水复柳暗花明般的惊喜与快感。

    儿时的记忆越走越清晰。


image.png


     

    昔日的荒芜不见了,山窝窝变成了一块块生机勃勃的茶地。并且,每一块茶地都掩映在山的翠绿中,日月抚照,山雾缭绕,流青滴翠,一派清鲜。


    在这里,每一块茶地的四周都是青山,山雾缭绕,绿树成荫,四时气候,可谓是不浓不淡,不快不慢,不热不冷,海拔较高,日照长,雾罩长,相宜于茶的生长,是上乘茶园最理想的生存环境。

    在这里,山、树、茶溶为一体,山哺乳了树、茶,树、茶又滋润了山,山青相引,翠绿相吸,相辅相成,在淡浓相宜的山雾点缀下,流光溢彩,收尽天地日月之精华。


image.png


   

    在这样的境界里,茶园不想上乘都不行。


    我惊叹赵兴贵眼光之毒辣,选择这样的环境侍弄茶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头顶太阳,脚踩阳光,沐浴习习凉风,我们一行人在流青滴翠林间小道上前行,两三个小时下来,竟然没有一个人流汗。

    太阳烈而不辣,阳光明朗而不热,风从翠绿间拂来,凉幽幽的,爽肤爽心,让我真正的体验了一回山窝窝的温和阳光与习习凉风。

    一路上,我们一行人的啧啧点赞之声,不绝于耳。

    其实,成片成片的茶地不一定能侍弄出上乘茶园,但赵兴贵、黄朝华的这种小块小块山窝窝,一定是上乘茶最理想的生长环境。

    直到下午两点,在煮饭人的几次电话催促下,我们一行人才依依不舍的拜别茶园。


image.png


   

    来到就餐的农户家,菜饭早已上桌,为我们做饭的是一位五十来岁的妇女,姓杨,名小兰,一脸红光,看上去只有四十来岁,她的不显老,也许是山上岁月养人的缘故吧!地道的农家菜,让我双眼发亮,但更让我双眼精彩的是这位不显老的女人泡上来的一杯绿茶,清香扑鼻,味儿悠长,醒神爽心。


    我曾喝过许多绿茶,但如此宜心之茶,我还是头一回喝。

    当我问到此茶何来时,不显老的女人笑了笑,有些腼腆的告诉我,说这绿茶是她自制的。她说,她们的制茶手艺是从赵兴贵老板请的茶师傅手上学的,现在全村都会制作绿茶,家家户户都喝上了绿茶,在高峰,绿茶已成为村民们日常生活和待人接客的迎宾茶,已不再神秘。

    不显老的女人还告诉我,说村里的姐妹们清明前进茶园采茶都要先洗澡换衣服,不洗澡不换衣服不准进茶地,而且每天都是太阳出山前后带露水采,露水一干并停止采掐。她说她们把采茶叫抽茶,每枝头只抽最嫩的一片嫩芽。这片嫩芽就是用来制作明前绿茶,老一点的则是制作毛峰。


        

image.png


   

    不显老的女人说,现在,在高峰,村民们都会唱采茶歌,每天早晨,满山满岭都是歌声,有男声,也有女声,有长音,也有短音。


    我想象着太阳初升、山雾缭缭,人们在茶地里采茶的欢快情景和满心的喜悦。

    我望着一脸微笑的不显老女人,请她现场来几段采茶歌的要求。

    不显老女人欣然应允,她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打开喉咙,欢快的唱了起来:


    三月鹧鸪满山游,

    四月乌江绿幽幽,

    采茶姐妹茶山走,

    茶歌飞上白云头。

    草中野兔窜过坡,

    树头画眉离了窝,

    乌江鲤鱼跳出水,

    要听姐妹采茶歌。

    呦咿呦.....

    春天采茶抽茶芽,

    风吹茶树千里香。

    手提篮儿将茶采,

    采满一筐又一筐。

    呦咿呦......

    采茶姑娘时时忙,

    早起采茶晚插秧,

    早起采茶顶露水,

    晚插秧苗伴月亮。

    山前山后歌声响,

    家家户户喜洋洋。

    呦咿呦......

    我禁不住向赵兴贵投去了赞许的一瞥,就是眼前这位不显山不现水的乌江汉子,从根本上提升了高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image.png


   

    最后,赵兴贵笑笑告诉我,说他的理想还不止这山窝窝上乘茶园,三五年后,他打算开发茶的第三产业,让山窝窝的上乘茶走进美容、走进养身、走进食品,造福于乌江两岸的百姓。


    昨日,又欣闻赵兴贵、黄朝华公司茶叶商标注册成功了,名曰:壶灵春。


image.png


    我真心地祝愿赵兴贵的理想成真!祝愿壶灵春早日走出大山、走出乌江!

    随同拜访山窝窝茶园的有堂弟赵朝权、贵州文学网、《贵州文学》编辑部胡女士、胡女士的好友陈女士。




    作者简介:赵朝龙,男,苗族,中国作协会员、贵州省作协副主席、省管专家、省四个一批人才、一级作家、《贵州文学》总编。其创作领域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歌曲、影视剧、报告文学等。著有小说集《蓝色乌江》《赵朝龙小说选》《乌江上的太阳》;诗集《梵天净土》《家园深处》;长篇小说《而立之年》《风雨梵净山》《大乌江》;43集电视剧剧本《勇敢者之密战乌江》;长篇报告文学《梦圆黔东》《大写的英雄》;20集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编剧)、38集电视连续剧《风雨梵净山》(原编剧)、36集电视连续剧《勇敢者》(编剧);电影《旷继勋蓬遂起义》(原编剧);歌曲《蓝色乌江》《乌江听浪》《走在乌江纤道上》《我是贵州人》《烟雨锦江》等。其作品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

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群星奖,金星奖,中华宝石文学奖,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贵州省政府文艺奖,贵州省首届乌江文学奖,贵州省首届金贵奖,贵州省文学专项奖,贵州省“多彩贵州”歌曲创作奖等省级以上奖20多项。




    主办:《贵州文学》杂志社     

    主编:赵朝龙     

    副主编:娄义华     

    编辑部主任:胡新平    

    责任编辑:胡新平   翁娟   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