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天地> 正文

贵州文学网 || 再访冒泉(散文)赵朝龙

来  源:贵州文学网      作  者:创始人    日  期:2022-09-09    




    冒泉是我家乡的一条沟谷,长年从地下到处冒水,取名叫“冒泉”,农村方言叫“猫桥”,在去邵家桥集镇的途中,沟谷有三四里长,两边是山崖,人在沟谷里,抬头望天,大有一线天之感,沟谷里溪水涟涟,常年不断。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冒泉是一抹的冬水田,家乡人把这种冬水田叫做烂泥田,整田栽秧,不用铧不用犁,拽了水草即可插秧,反正不是主要产粮田,插几棵秧苗,广种薄收而已。那时节,田里的淤泥淹过膝盖,深的地方可淹到人的胸脯,小孩误入其中,若无大人相助,绝对是爬不出来的。

    这些屙屎不生蛆的烂泥田,有石板滩的,有面山的,有向家湾、石家寨的,还有邵家桥场口的渔溪沟村的。

image.png

    听老辈人们说,赵家坝的地理图似一只大木船,就如行走乌江的歪屁股船,当年吴三桂称王后,曾经打算在赵家坝、邵家桥、塘头一带修建自己的王宫,说这一带是王宫的最佳选地,四周雄峻的大山,是王宫的天然屏障,中央是万亩大坝,乌江从南而北,两河从东而西,汇入乌江,潇潇洒洒向北奔驰而去,要多风情就有多风情。两河指的是龙底江和清渡河(过去叫掌溪河),一在塘头,一在赵家坝,一江两河与四周奇山异峰交相辉映,实属美哉,壮哉!就在吴三桂派人实地探勘时,发现赵家坝这只大木船被从冒泉走出来的溪水冲折了船身,成了一只永远不能远行的歪屁股船。探勘的人十分遗憾和生气,站在向家湾寨边那个土丘上,手指冒泉方向,破口大骂。最后,吴三桂没有选中赵家坝。

    小时候,在寨子里,总是听到老辈人们谈起吴三桂打算在赵家坝一带修建王宫的故事,老辈人们总是把没有修成王宫的怨气撒在冒泉身上,说就是因为这条烂沟谷冲坏了船身,王宫才没修成,言语间满是对冒泉的怨恨。

    其实,这不过是从先人们口中流传下来的一个传闻而已,也没有谁去考证过,但先人们就是那么较真。

    不过,先人们口中的这个传闻却烙印般的留在了我儿时的记忆深处,让我向往,萌生了去实地看看的想法。

image.png

   记得第一次去冒泉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从赵家坝代帽初中毕业后,我回到了寨子里,那时不叫村,叫生产队,石板滩村是现在的村名,我所处的生产队叫联合生产队,队长是赵国灿,这绝对是一位称职的生产队长,每天天麻麻亮,他就站立在自家院坝边的桃树下,打开嗓门大喊:大家听倒,今天,男子去朱家坝整田,妇女去岩上薅苞谷。等等。总是把全队男工妇女的活路安排得巴巴实实。在家乡,整与搞,是用得最多的两个动词,整田整土整活,哪儿有活,就说你去把那儿整下;吃喝饮等,都叫搞,搞饭,搞酒,搞肉等等,简洁形象,一听就懂。那时候,生产队里缺一名记分员,队长和乡亲们见我学过加减乘除,就选我担任了记分员,负责全队出工登记,作为生产队年终分物分钱评先进的依据。每天全队男工妇女都不是在一处干活,有时分两处,多的时候分五六处,全是根据活儿多少确定,再多处,记分员都要到现场点人头记工。那时,一个主要劳动力每天10,妇女每天7,我是个半大屁孩,每天3,还有每天5分、6分的半大小伙子与姑娘。

          一天,全队男工挑牛粪去冒泉耙田施底肥,妇女去土背沟锄草。我拿着记工的本子先到土背沟给女人们记了工,再屁颠屁颠的往冒泉赶。

    这是我第一次拜访冒泉。


    当我走到向家湾祠堂时,看见路边摆放着十几挑牛粪,赵国会等十几个高辈子正在球场上打蓝球,人们见我拿着记分本站在路边,赵国会吆喝了一声,还了球,挑起牛粪便往冒泉烂泥田赶。来到冒泉,先到的人们已经干完了活,坐在草坪上抽烟等着我记工。记了工,我便随着先干完活的男人们撤了。

    晚上,队长赵国灿召集全队男工妇女开会,批评了赵国会等打球人员,并宣布参与打球的每人扣3分。宣布后,并看着我在记分本上改了后,才宣布散会。

   这时,只见赵国会从板凳上站起来,懒洋洋的伸了个懒腰,笑了笑,说:国民党时未打过球,共产党来也未打过球,今天不焦不虑打了个球,回来就得一愁。然后出了会场。

    几十年来,这个场景一直储存在我的脑海里,至今仍记忆犹新。

    不过,年底汇总分时,那天打球的人,每人我都加上了被扣的3分,毕竟是靠工分吃饭的年代。

image.png

    后来,我就离开了家乡。一晃就是几十年,去年回老家小驻,曾几次路过冒泉,发现昔日的烂泥田不见了,变成了大棚和渔塘,公路边还插上木牌,内容是:要吃鱼找赵伟,后面是赵伟的手机号码。后来我才知道,冒泉有三个养渔基地,一个是赵伟的,在沟谷中段,沟谷上段是渔溪沟村的,沟谷下段的渔塘和大棚,是大面山村的养渔基地和花卉基地,属村集体经济。

    当时,我就被那个花卉基地深深吸引,我心里清楚,赵家坝确实需要一个像模像样的花卉基地来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别的缘故,直到返回贵阳的头一天,也没有成行实地采访。就这样,我与冒泉擦肩而过。

    直到今年93号上午,才成行,前往冒泉采访。

这次采访冒泉,缘于大面山村包村干部赵相明。92日晚上,我打电话给赵相明,说去看看他们的花卉基地和养渔基地,赵相明欣然应诺。虽说是老乡,但我与赵相明只是通过几次电话,两人素未蒙面。

image.png

        93日上午,太阳才一竿高,赵相明便来到我老家接我,直到这时,我才将电话里的赵相明与现实中的赵相明对上号,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精明能干、务实而又具有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包村干部。

    从赵相明口中,我才了解到,大面山村是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村和省交通厅的结对帮扶村,自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以来,该村坚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落脚点,积极与省乌江航道管理局、铜仁市交通运输局、思南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开展党建联建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而今,该村以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种植三角梅、非洲菊、向日葵、百合花等花卉和草莓20余亩,建大棚17,产值约五十万元,年可盈利30余万元,建立起了基地加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加春晖社加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了村民就近务工就业。

    当谈到村里的项目时,赵相明微笑着,轻描淡写地说:“项目都是跑来的。

    我知道,在赵相明那微笑与轻描淡写的背后,蕴藏的是艰辛与汗水,不跑,项目不会从空而降。

image.png

    乡村振兴,离不开项目,农民持续富裕,集体经济,离不开产业。这是包村干部赵相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这是赵相明的口头禅;为民谋利,脚踏实干,百姓的事就是我赵相明的事。这是赵相明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来到基地,卖剩的花卉都被请出了大棚,大棚内换上了草莓。见我有些不解,赵相明笑了笑,说:“村支两委通过市场调研,镇里同意,才更换成草莓的。大旱之年,单是水一项,就能节省一大笔钱。

    冒泉由于有两个山泉龙井,再大的干旱也常流不断,发展产业必须要计算成本,这样的旱灾之年,选在冒泉种植草莓,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别的地方,单是草莓每天所需之水就供不起。

    望着焕发了生机的大棚,我被站立在我眼前的这位包村干部的成本经所折服。我知道,这位包村干部的市场经不仅念得很好,而且还有创新的头脑,敢为人先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望着赵相明,我由衷的佩服,赞同的竖起大姆指。

    不过,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我瞠目结舌、惊诧不已。

    看了大棚,赵相明便带着我去看他们的养渔基地,基地由一个个独立的渔塘组成。来到一个渔塘边,看着塘里密密麻麻的鱼儿游嬉得正欢,我心里更加的愉悦。赵相明先是向我介绍了养渔基地的修建过程,我一边听一边看塘里鱼儿游嬉,不住地点头说是。

image.png

    接着,赵相明指着眼前的渔塘说:“这个渔塘是由四丘烂泥田组成的,这四丘烂泥田是你们石板滩村的,石板滩村拿租赁费,我们建养渔基地,发展村集体经济,富裕大面山村民。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石板滩人,听了之后,犹如五雷轰顶。

    整活资源,借地发展,这是何等的高招啊!

    同时,我也为石板滩村感到惋惜。

    对赵相明,我更是刮目相看,就是这样一位貌不显眼的包村干部,凭借自己的精明能干、创新思维和务实作风,整活资源,借地发展,将过去屙屎不生蛆的烂泥田,侍弄成了如今的聚宝盆。

    冒泉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同时,赵家坝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乌江邵家桥港的开工建设,花滩子电站与垃圾焚烧处理场项目的落成开工,都将给赵家坝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先人们口中赵家坝这艘被冲折了船身的歪屁股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不想启航都不行。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侍弄一方水土,愿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把这一方水土侍弄得越来越美丽。




  作者简介:赵朝龙,苗族,出生于贵州省思南县赵家坝,别名阳春、村夫,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协副主席,省管专家,省四个一批人才,一级作家。


image.png






    主办:《贵州文学》杂志社     

    主编:赵朝龙     

    副主编:娄义华     

    编辑部主任:胡新平    

    责任编辑:胡新平   翁娟   冉波